〖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形成创新能力的核心。现在的教育教学改革无不围绕“创新”二字,尤其是对基础教育相对缺乏趣味性的数学学科而言,创新教育必须成为教学主题,才是真正有效率地践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推动教育的发展,我从基层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在数学学科领域的创新尝试,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健词〗小学数学教育 创新教育 实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历史赋予基础教育的神圣使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其灵魂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是知识教育基础上的更高要求。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注重创新教育,努力形成体现新课程教育理论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氛围,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唤起学生创新欲望。
自由、宽松是创造性思维的理想境界。宽松、愉悦的心境与人的创造才能的发挥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和谐的课堂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中畅所欲言,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可以唤起学生的创新欲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创新的潜能。
(一)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好奇心和兴趣
好奇心是创新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们不能以条条框框束缚学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学生求新好奇与渴望成功的心理,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法和教学技术,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信心
没有接受创新教育的学生,往往以为创新太难,认为创造发明是发明家的事。为培养学生的创造信心,使学生感到创造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教师一方面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创新的例子;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增强创造信心。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教学活动的主体,实施创新教育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观察、调查、动手操作、思考表现的机会,改革传统的教学工作方法,变“灌、管、压”为“启、引、导”,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活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总是在旧的知识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探索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新知识与学生知识结构中适当的可以与之相联系的知识相融合。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我让学生尝试计算图形(一)、(二)的周长。(如下图:)
图(一)
图(二)
图形不再是长方形,新知识暂时不能被学生已有的知识同化,于是引出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疑问:如何计算呢?抓住学生迫切释疑的心理,我指导学生用小棒摆出两个图形,发现它们虽然形状不同,但所用的小棒的根数是相同的,说明两图周长相等。抓住学生惊奇和迫切想知道原由的心理状态,我暗示学生,适当移动小棒会有什么结果?从而发现分别“平移”两根小棒,图(一)即转化为长方形,认知平衡了。那么图(二)的周长怎样计算简便呢?新矛盾产生了。但有了解决图(一)的经验,计算图(二)就简便了,知识又达到了新的平衡。
三、巧妙设计开放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
动的基础,是形成创新能力的核心。实施创新教育,要变“维持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要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吸纳新知识,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抛砖”,引出学生创新的“玉”,让学生敢想,会想,有机会去发散,去求异,去创新思维。例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刘丽和王青同时从学校出发,刘丽每分钟走70米,王青每分钟走80米,10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由于“相遇问题”的思维定势影响,学生只从“相背而行”这一思考角度得出(70+80)×10=1500(米)这一结论,思维一时受阻。我适时提出问题:难道刘丽和王青的相距距离只有这一种情况吗?抓住学生迫切想寻找新的结论的心理,我及时启发他们,画图帮助思考,学生思路拓展开来,又得出了以下两种结论:(1)、刘丽和王青走的方向为“同向而行”则(80-70)×10=100(米);(2)、如果既不是“相背而行”又不是“同向而行”,则其答案是介于“1500米”和“100米”之间的无数个,学生对自己的发现既惊讶又欣喜,课堂上洋溢着勃勃创新生机。
四、实施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算法多样化是不同学生学习、理解数学的表现,也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是培养学
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
实施算法多样化的机会,让学生敢想,会想,要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新的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这一节课中,计算“12×3”,我不是教给学生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算法,而是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结果,学生给出这样一些算法:
12+12+12=36
3+3+3+3+3+3+3+3+3+3+3+3=36
8×3+4×3=36
5×3+7×3=36
3×3×4=36
2×3×2×3=36
12×3=36
10×3+2×3=36
等等,并各自说出了自己的列式思路,还说出了比较简便的算法,充分显示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思考角度的多元化。实施算法多样化不仅使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独立思考问题,找出不同的解题策略,而且使学生封闭的思维开阔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开阔性,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我们只有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进核心素养——以“几何与图形”教学为例[J].宋鸿慧.中国农村教育.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