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生活化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期   作者: 罗瑞香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数学课程是一门非常关键的科目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数学课程是一门非常关键的科目,可以辅助学生对各个学科的了解学习,所以,各大学校的老师就对其十分关注。为了增加数学讲课的品质,大部分老师都借助生活化教学方式,但同时也产生了些许问题,文章主要对此类问题展开分析,希望可以对广大数学老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数学素养
         跟随着新课改的不停发展和变化,也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保小学生心理身体全面健康发展。在数学讲课活动中,老师不止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数学内容,还要推动其数学素养的发展,而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还可以强化小学数学老师的讲课水平和品质。
         一、联系生活设疑,促进素养发展
         兴趣是学生最完美的老师。小学生天性活动好动,对任何事物都有很高的探究心理,其对于新的内容、新的理论会有更加积极的态度,会对老师所讲述的知识充满好奇。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依照学生的这一特征,在实际生活中探索数学教材,结合课本内容,精妙的提出问题、引出新知识,来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其积极学习的行为。比如:老师在讲解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在引入课本内容时设计一出以推理案件为开始的场景:大家了解在我们身体器官里有很多比的构造吗?如果同学们是一个侦探,只要看到地上犯罪嫌疑人的脚印大小就能够估算出嫌疑人的身长体重;如果同学们是一位销售人员,只要看到购买者的拳头宽度就能够推算出鞋的尺码。而这些事例有什么依据呢,其实就是借助生活中充满趣味的比来计算的,这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了解比的性质以及含义。首先,小学生们虽然知道人体的构成,但是其中的内涵以及涉及到充满趣味的比的人体情况学生们肯定不知道,巧设疑问上引出比的知识,完全调动了学生们了解数学内容的热情。其次,因为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小事例,小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很容被激发出来。并且,如此的安排也为学生利用积累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给予了充足的空间。生活化教学模式,节约时间有效方法、理解简单通俗易懂,由于其是将问题为引子,来推动学生发展数学素养、提升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借助“自我探究”的模式引领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知晓知识迁移的手段,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进步搭建坚实的基础。
         二、巧妙利用生活经验,内化数学素养
         当代知名数学教授曾经说过:“数学素养其实就是将所积累的数学内容都抛开或者是遗忘后的产物。数学老师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就要使学生将教学中掌握的知识变换成自己的行为标准,贯彻到现实生活中来,切实的做到忘记数学内容,内化数学素养。”在讲课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领学生利用平时的生活常识,理解观察、剖析、对比等本质,不要因为固定的理论知识来胡乱的处理问题。有这样一道问题:大胖老家养了9只公鸭子与13只母大鹅,平均下来每只鸭鹅每个月份下蛋20个,那么这部分鸭鹅每个月一共下了多少蛋?有一位学生讲述,可以先利用9+13得出老家共有多少鸭鹅,再利用20×22得出每个月一共下蛋多少个。

此种利用平均数求总数量的方法对于大部分(尤其是城市里)的学生来讲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心思缜密有耐心并且具备一部分实际生活经验的学生很快就会想到:只有母大鹅会下蛋,哪里有公鸭子会下蛋的呢,所以只要用18×13就行了。像此类问题,因为是源于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很快就会被激发出来。并且,也为学生借助所积累的数学内容同时要“真正”的“忘记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给予了很大的空间,这才是切实的教活学生。在讲课环节中引领学生探究周围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会数学的意义所在,这对于有效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其思考能力,进行内化素养的理论练习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参加生活实践,探究数学方法
         著名的心理学家提出:“活动是一个人知道事物的基本,智慧是以动作开始的。”要多参与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才能将笼统的数学内容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在学生们的记忆中,从而亲自看出知识,亲身体会数学学习的更多趣味。例如,在讲解“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去田地里帮助农民爷爷堆积麦子。先让农民爷爷做个示范堆出一个圆锥形的麦子,然后再引导学生用测量工具检测麦堆的长度以及底座的宽度。在一切测量结束后,就需要让师生一起帮助农民爷爷积麦子。农民爷爷是用专业的工具“积子”(竹子制作而成的长条状用以堆积麦子的用具)包围成和麦堆体积相同的圆柱体,然后师生共同合作将麦子全部倒进圆柱体中,抹平后测量长度。最终,老师再让学生们计算得出麦子的体积,人多力量大很快麦子的体积就计算出来了,同时具有了“圆柱的体积是相同大小长宽的圆锥体积的三倍,圆锥的体积是相同大小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从而水到渠成的推断出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式方法。
         如此一来,学生在参与现实生活实践过程中有很多的地方触碰实际与生产操作中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内容和周边生活的密切联系、息息相关。不仅可以牢牢记住所积累的数学知识,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探究出更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在数学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结束语:总而言之,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们才能感受到,怎样搭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系统,只有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开始,切实借助学生的生活常识,融合数学的性质,采用多元化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联系。只有此种方法,把数学和生活彻底结合起来,让学生爱上数学、感受数学、掌握数学、使用数学、探究数学,让小学生们积累的知识能灵活的处理现实中的难题,才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感官、脑筋变的灵活起来,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筱亦. 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生活化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8.
         [2]郭晓红.浅谈如何在数学与生活中进行探究[J].科技视界,2015,08: 210.
         [3]窦华.浅谈初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J].赤子 ( 上中旬) ,2015,06: 2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