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教学任务。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时代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本文主要从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讲清算理,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注重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法则;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加强口算训练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数学 培养 计算 能力
新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那么,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计算教学,培养计算能力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新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也就是说每一个层次需要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如: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 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一定要过好计算关。要过好计算关,最主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性。而计算的正确性是教学的核心也是基本点。如果计算错了,所有的教学环境也就失败了。教学中如果单纯的追求只正确性,没有灵活、科学、合理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如:笔者在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时,看到大部分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看加算减计算,传统的同学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最终,同学们的各种计算结果都正确,但“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远远达不到《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教学的要求。因此,严格按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讲清算理,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前苏联国家元首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笔者认为:一是提供思路: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强调教师的“教”,以学生的“算”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没有“说”的机会。素质教育重视、提倡“说”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必须教师提供学生“学”思路,重视“说”的指导,教给学生“说”的思维方法。让学在“学”中“说”,在“说”掌握好提高科学方法。如笔者在进行《混合运算》教学时,列出这样一道题:320-82+240÷6×5=?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先复习混合运算(乘除、后加减)顺序,然后让学生结合例题思考,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提出了如下问题?(1)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2)本题先算什么?(3)再算什么?(3)计算的结果一样吗?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
有的学生说:先算240除以4的商,然后乘以5的积,再加上82,最后用320来减;有的学生说:先算320—82,然后算240除以6的商,再乘以5的积,最后加起来。有的学生说可先算240除以6的商,再乘以5;有的学生说先算6乘以5的积,再240除以6乘以5的积,最后求320-82加该积的和。由于不同的解题步骤,分别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我总结性的告诉同学们: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240除以6的商,再乘以5的积,最后求320-82与积的和。该题的结题顺序是:一是先除后乘,二是先减后加。通过实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 维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我在进行《用两位数乘》教学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例题:25×14=?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4个25连加的和是多少?先求出4个25是多少?再求10个25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一定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计算过程中还必须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4个25得100,所以又要和乘数4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5个得25,(也可看成25个10)所以5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四、培养严格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 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忍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应该培养学生:一是校对的习惯;二是审题的习惯;三是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四是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五、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 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如:86+14=100,67+33=100,250+ 750=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 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47(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册11页),当用7去乘被乘数 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7进上来的4,所以7×7+4这类的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除数是两位数,商 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任务。因此,严格教学大纲要求教学是前提;讲清算理是关键,思维训练是核心;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教学根本的教育思想,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是促使学生全面的根本保证。
参考书目
【1】史佩明 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参考研究2005、4
【2】姚翠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时代教育2007、4
【3】华书海 对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探讨【J】现代教育信息2009、11
【4】马 春 数学中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J】 《新课程.上旬》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