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新的地理课程标准颁布以来,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就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笔者经过实际调查发现了目前地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其得到有效解决,笔者将通过本文探讨“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 问题教学 课堂实施 教学创新
随着社会改革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教学也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地理学科来说,学生应当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具备人地协调、区域协调、综合认知、实践应用等地理核心素养,将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进行有效吸收并转化为自身能力的输出。近年来,问题驱动教学法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指的是利用知识问题推动学生更具有针对性地学习,以学生的求知欲来保证知识学习的有效性。
一、高中地理“问题教学”的实施意义
1.1有利于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虽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了较多的关注,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上还是以传统理念为主,课堂上教师更注重自身的知识输出,没有落实“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满足感和归属感,对于知识的消化也呈现出一种被动的状态,而问题教学就将问题推至学生面前,纠正了教师的错误观念,让教师意识到自身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从而让学生占据探究的主要地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辅助学生,让教学课堂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2有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问题驱动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更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只停留在知识理论层面,更需要以地理问题为核心,主动着手去解决问题,更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自身学习的能动性。对于学生来说能有效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推动自身进行主动学习。对于地理学科来说也能将所有知识所蕴含的原理、特性,让学生在观察、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凸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互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二、高中地理“问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2.1布鲁纳学习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知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同时他重点关注并研究了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的问题,在他看来相比于外部驱动学生自身的认知需要和内部动机更为重要。他认为学习知识的过程需要是积极的,要想得到积极的学习动力,就必须从自身出发寻找自身强烈的认知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学生显然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全部能力,也更能投入自身全部的精力进行探究,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又会获得自身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循环。
2.2问题式教学理论
问题教学法虽然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应用,但其科学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在他看来问题教学法更符合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既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中提到的师生地位的转变,也是今后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在他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问题式教学理论的核心在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他认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设立的问题情境来延伸知识学习,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生活实际可延伸出的知识都可以用问题式研究的方法。在这他的论述中可以找到问题式教学的具体方法,比如让学生直面需要研究的理论知识,布置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式作业,让学生通过自身完成知识的梳理和检验,这些都是我们在当今问题教学模式中可以借鉴的科学方法。
三、高中地理“问题教学”的课堂应用
3.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堂教学
在高中时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教学,并且还承受着较大的升学压力,所以在问题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我们首先需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打开课堂局面,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之前形成良好的探究欲望。并且导入问题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来制定,要有一定的难度来推动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了解。
3.2制定探究问题,推动自主学习
问题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学生和教师地位的互换,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对自主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内容做出基础讲解后就要制定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个思考过程可以是小组合作的方式,讲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凝聚学生自身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能够推动学生独立思考,并且小组合作也加强了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3.3分享问题结果,完善教学机制
通过上述问题的设立和探究,更重要是我们要对问题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和分享。在问题学习完成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察,可以是小组汇报的形式,也可以是教师抽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对于学生总结归纳的不足提出完善意见,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进行全面的讲解。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知识原理,形成了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并且教师可以在课堂最后再次进行知识框架的梳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问题教学评价机制可以是多元、立体的评价,不仅有教师的专业性评价,也可以加入学生和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的评价。
四、高中地理“问题教学”的课堂案例
为了更好的掌握问题教学的内涵,笔者进行了实际课堂实施,通过以下两个教学案例来论述问题式教学对高中地理的重要意义。
4.1大气的受热过程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大气运动是需要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课堂开始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一诗中写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为什么“人间”和“山寺”的景色会有这样的差距?学生通过思考认为是“人间”和“山寺”的气温不同,从而引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探究大气的受热过程。紧接着教师对大气受热的基本原理进行的讲解,通过资料的补充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的基本框架,在基本原理教学完成后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大气受热有哪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的区别联系,大气的保温原理是什么以及如何用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大气的受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这些问题。在课堂的最后,对大气的受热过程再次进行梳理,并且配合“山寺桃花”的问题进行再次解释,创设问题“结合大气的受热,比较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景观的不同”推动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4.2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同样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利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新闻引出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思考,让学生思考自身生活中气候变化的现象,紧接着可以创设一下问题:全球气候经历了哪些变化时期,我国气候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哪些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的影响。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增强人地协调观念,加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碳排放进行观察和计算,深化课堂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李瑶,陈松林.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探讨——以“扎龙”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62.
[2]刘学梅,张红军.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三种形态[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01):77-81.
[3]韩金荣.高中地理“问题教学”的课堂实施[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