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发表时间:2020/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期   作者:蒋俊
[导读] 当前卫生学校教育中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与实践未能紧密结合

        摘要:当前卫生学校教育中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与实践未能紧密结合,影响了教学效果,护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常见由于缺乏职业道德素养而造成护患纠纷。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不能只依靠专职教师,广大护理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从而促使护生做到职业道德教育的知行合一。本文探讨了儿科护理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职业道德
         小儿护理有自身的特殊性,小儿是家庭的核心,因此儿科护理与其它科室的护理相比要更加复杂,护患矛盾更加尖锐。儿科护士是护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护患纠纷的发生不仅与小儿自身的特殊性、医院管理有关,还与儿科护士关系密切[1]。
1、当前儿科护理教学中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现状
         当前儿科护理教学中,从新生的入学直至毕业的课程中涵盖了职业道德教育、护理伦理、心理健康、法律、哲学以及政治等课程。但是其中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关于实践感受的课程较少,这造成职业道德教育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有研究者发现,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护士时常会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而引起护患纠纷,且这种事件屡见不鲜。想要尽快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只是加强岗前培训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培训为时已晚。这不仅要求德育教育工作者对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评价方法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改进,还要其它课程老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2]。这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从而使德育教育更加具体,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
2、儿科护理教学中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措施
2.1 教师应以身作则
         广大护生年龄尚小,其具有较强可塑性,教师正是这些护生的学习榜样。教师要对护理事业充满热情,热爱这一事业,始终对护理教学工作抱有高度责任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从而促使护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目标,端正自己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态度,进而对广大护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创造条件。以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为例,假如教师在进行操作时未能秉持爱婴观念,未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那么部分护生可能就会认为儿科护理实训并不重要,只是针对模型进行操作而已,这些护生就会潜意识地不想戴帽子或者口罩,或者操作中忽视了要动作轻柔,这些护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这些不良习惯就可能对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护生可能会由于对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时缺乏爱心而引起护患纠纷,或者是由于疏忽大意而引起感染、观察不仔细等。
2.1 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除了教师可以作为护生学习的榜样之外,教师还可以为护生介绍一些先进人物的光辉事迹,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来介绍这些事迹来为广大护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从而促使护生不断向这些先进人物学习。例如,儿科护理学的绪论中,教师在为护生讲解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等时,适时讲述南丁格尔对现代护理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促使护生了解南丁格尔誓约,领悟其精神。教师为护生介绍这些前辈的光辉事迹,会让护生们从心底里感到震撼,这将对护生发挥巨大的激励作用与感召作用[3-4]。


2.3 让护生亲身经历
         护生刚接触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时,教师可以带领护生参观医院儿科,让护生进行儿科见习,带教老师为护生介绍儿科护士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仪表着装、护理操作以及工作内容等的要点,让护生亲身感受。这种做法可以让护生形成对儿科护士的专业价值、素质要求以及职业形象的初步认识,这能够帮助护生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适应儿科护士这一角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与幼儿园对接,让护生进入幼儿园测量小儿体格等,在护生与小儿接触的过程中,护生能够体会到与小儿交流的感受,明白如何争取小儿配合以及如何照顾小儿等,进而促使护生理解儿科护理的特殊之处。又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来开展儿科医疗护理服务,例如在世界爱耳日、防治碘缺乏日、国际护士节等期间,为小儿以及小儿家长提供小儿体格检查、健康教育、健康咨询以及体格检查等,护生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护生的操作能力,也能让护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形成对职业的认同感,培养、增强护士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奉献精神。
2.4 介绍儿科护理理论
         教师在护生接触儿科护理的开始就要让护生明白小儿并非成人的缩小版,而是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教师从小儿的保健、喂养、营养以及生长发育等方面出发,讲解小儿的特点,将成人与小儿在免疫、病理、生理以及解剖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同时比较小儿疾病与成人疾病在预后、医疗、疾病种类、护理等方面的差异[5]。让护生认识到小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其对护理提出的需求较多,儿科护理工作要比成人护理工作更加复杂,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2.5 案例警示
         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讲解一些医疗纠纷案例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例如,讲解新生儿护理时,可以讲解护士由于缺乏责任心而没有及时发现新生儿的腋下脓肿而引起败血症,造成新生儿死亡的案例;讲解病例书写与收集病史资料时,结合由于护士泄露患者隐私引起医疗纠纷的案例来增强护士的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教师讲解这些案例能够帮助护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点,也为护生敲响警钟,培养护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与责任意识。
3、小结
         护理人员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除了职业技能不过关,还与护士缺乏职业道德素质关系密切,因此必须重视对广大护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广大教职工要对护生具有高度责任感,积极参与到对护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儿科护士。
参考文献
[1]孟宝莲.探讨护理安全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4):11.
[2]王龙芹.浅谈儿科护理的临床教学[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0):19+22.
[3]张菊仙.儿科护理教学中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208.
[4]邓晓燕,卢丹艳.儿科护理教学中对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有效培养[J].高教学刊,2019(13):132-133+136.
[5]张娜.浅谈儿科护士与患者家长的沟通技巧[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0):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