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乐是人通过身体为媒介,唱出来的音乐。很多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在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上比心理素质的培养更加注重,忽略了歌唱心理对教学和演唱时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本文浅谈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探索在教学中进行歌唱心理素质培养的实施,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声乐教学、心理素质、歌唱自信、歌唱情感
声乐教学的目的在于最终能够呈现完美的声乐表演,而这整个过程都穿插着演唱者复杂的心理活动。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个体心理特征,帮助学生提高歌唱时的心理素质。声乐教学和其他学科不同,歌唱的发声技巧、发声时的状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它与生理机制和心理活动素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歌唱时最正确最舒服的状态应该是处于自然的、舒适的、灵活的状态,也随我们的意志去调节的一种状态。声乐,是人再创造的艺术活动,与人的心理素质分不开。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应始终贯穿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
一、歌唱的心理状态
(一)歌唱的可见性
在这说的可见性是指内心视觉方面,在歌唱中,歌唱者往往忽视了内心视觉的体验,在歌唱时不但要“听”还要“看”,“看”歌唱发声的位置,“看”歌唱的共鸣集中点,“看”歌唱的明暗程度,“看”音色的变化程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内心视觉去监视整个歌唱的变化过程,分析和判断发声过程中生理、机理等方面的变化,从而进行调整,达到适合歌曲音色的声音。
(二)歌唱的可感性
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首先给予我们的感觉是这个音乐带给我的是伤感还是愉悦,又或者是其他的情绪,而这些情绪的感觉是我们对音乐这一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被我们称之为音乐的感觉。同样的歌唱的可感性也源于这种反映,对于我们歌唱者来说,先要具备听辨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的能力,能够区分音乐表达不同情绪情感的能力,能运用声音阐述不同音乐表演形式的能力。
(三)歌唱的可控性
人体有关声乐演唱时的众多肌肉是不可控的,然而声乐艺术有其特殊性,它能通过呼吸、情感、表演等进行控制整首声乐作品。在歌唱中,呼吸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奠定学好声乐的基础,实际上就是在气息的支持下,用声带嗓子的扩张与收缩(不是憋住)来控制,最后再将感情与歌唱呼吸技巧有机的统一起来,达到歌曲最佳的表达效果。
(四)歌唱的可想性
在声乐的表演的过程中,想象对歌唱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演唱者需对作品进行揣摩,进行创造,这就要演唱者敢想,并且主动的注入自己情感进行想象。声乐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歌唱思维的想象,歌唱情感的想象,可想性在声乐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个教师都应在声乐教学中注意培养、激发学生歌唱思维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带感情的歌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
二、如何培养歌唱者的心理素质
(一)自信心的培养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演唱者的自信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能够通过后天的练习培养起来的。歌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能够正常的说话就具备了学习声乐的前提条件,通常我们歌唱时其实就是夸张的说话,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不敢开口,在教学中我们应传达学生“只要我能说话,我就能唱歌”的良好心理状态。每个人的个性都有所不同,有的人过于自负,有的人过于自卑,因此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应采取个别化教学,对于自负的学生就去去他的锐气,对于自卑的学生可以帮助他逐渐树立自信,这些影响心理素质的因素,最终就是自信心的问题。俗话说:“艺高人胆大。
”人只要有了一定的实力,自然就会有自信心,演唱者只有掌握了熟练的技巧技术,才能在舞台上声情并茂地表演。表演源于平时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声乐的学习是慢慢练习、慢慢发展、逐渐自我完善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需要时间去巩固整理。老师在教学时要时时提醒学生把平时练唱当成是生活中最愉快、最舒心的事情,做到心情坦然,充满自信,不被技术方法所吓倒,循序渐进地学习,自然的歌唱。
(二)感知的培养
声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演唱者拥有一副“好耳朵”往往比“好嗓子” 更为重要,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首先要具备科学的发声方法,努力达到声乐演唱的音质美。要想唱好一首歌,达到音乐上的美感,不单是凭一副好嗓子可以办到的,需要具备各方面的修养,例如:文化修养、艺术修养、音乐修养,对自己平时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当我们演唱不同作品的时候,才能做出正确的处理办法和演唱方法。声乐本就是歌唱者二度创作出来的作品,演唱者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赋予作品他的思想,将自己的感知注入到作品当中,让其自身良好的美感意识客观的转化为最美妙的音符。
(三)艺术实践活动的培养
声乐演唱者的第一次登台表演难免都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在演唱的过程中甚至会出现失误,而这些都是声乐学习者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声乐学习者最终都会登台表演,这些经验也是对培养声乐演唱者心理素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提供实践锻炼或者舞台锻炼的机会,让学生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这就需要老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多上台演唱。让学生站到人多的地方进行演唱,学生唱完之后给予一定的鼓励,告诉他们今后要经常这样练习,通过这样的方法了解学生参差不齐的水平,进而因材施教。
在声乐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歌唱心理,运用实践的力量对学生施加力量。有了这个基本点,学生们就不会对歌唱有恐惧感而失去对歌唱的信心了。实践证明,成功者都是在反复不断的实践锻炼中成长起来的,随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提高,让演唱者不断适应演唱环境和状态。
(四)情感的培养
情感某种程度上包含想象,既可想象积极的,也可想象消极的,前者可以提高增强演唱的动力,带给听众积极高亢的情绪;后者则会带个听众哀伤,消极的情绪。同样它也用作用于唱歌中,表达着不同作品所以表达的情感。歌唱者的情绪也很重要,它会一定程度上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发声和演唱,当歌者心情舒畅、愉快、高兴时,那么歌者的唱歌欲望就显出较强性,积极性,主动性。而歌者情绪低迷、悲伤、郁郁寡欢时,歌者就没有唱歌的欲望,表现出来的是被动性、消极性,这将直接影响到歌曲演唱出来的效果。总之教学中歌唱时的情绪,歌唱时的想象与情感表达都是培养学生更好歌唱的重要环节。?
三、结语
声乐学习中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声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信心、想象、感知、情感、实践的培养对学习声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大的作用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以及情感关怀。在声乐的长期训练中,既要重视发声的技巧技能训练,也要重视对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声乐训练的顺利进行和科学发声的熟练掌握,克服学生上台演唱时的心理紧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确保在演唱中自然的歌唱,给听众舒适的听觉感受。?
参考文献:??
[1]谢卫东.歌唱者心理素质的培养[J].艺海.2006年04期
[2]祁君.浅谈影响歌唱的心理因素及解决方法、艺术百家. 2005年第1期?
[3] 张明雪.中职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浅见[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4]郭克俭.声歌求道——中国声乐艺术的理论与实践[M].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7年6月第1版
[5]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出版
[6]陈荔.浅析如何消除舞台歌唱中的紧张心理[J].科技资讯.2011年11期
[7]冯泽星.石志宏.浅谈表演在歌唱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