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期   作者: 曹堂枝
[导读]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利于智障儿童学习、生活及各身心等方面的发展

         【摘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利于智障儿童学习、生活及各身心等方面的发展,有利于智障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智障儿童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如航行在大海中的轮船没有桅杆,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因此,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极为重要,甚至他会影响障儿童的一生。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好培智工作,培养智障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呢?本文笔者从培养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方法入手,找出了几条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 培养,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
         一、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
         培养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很多,笔者主要采用:精神鼓励法;反馈法;塑造法;连锁法;冷落法五钟方法。
(一)科学使用精神鼓励法,掌握好表扬和赞赏的尺度
采用精神鼓励法首先要把握分寸,掌握好表扬和赞赏的尺度。什么情况下对智障儿童进行高度的赞扬,对他们给与高度的赞赏。什么情况下对智障儿童温馨的提示,巧妙的指出不足,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其次,必须把握时机,当智障儿童做出过去没有做过的行为时,无论正确与否,都必须要及时给与赞赏的评价。千万不要因为智障儿童的错误举止,对他们百般指责,更不要对他们的错误行为挖苦讽刺。如果智障儿童不断地出现同样的行为时,应该想办法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诱导,不要每次都给予表扬。第三,在使用精神鼓励法时,至始至终要结合讲道理的方法,让智障儿童知道什么是对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培养他们正确判断是非与对错的能力。第四,在使用精神鼓励法时,教师的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必须真实、明显。对于赞扬的一定要眉飞色舞,语气充满肯定,切记虚情假意,阳奉阴违。
         (二)正确使用反馈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反馈法是指让智障儿童了解自己的行为结果,通过了解影响智障儿童的行为表现的一种方法。反馈法可以用多种形式提供有关行为结果的信息,如口头陈述、文字记录、表格图示以及各种体态语言等。如:笔者在教智障儿童练习弹钢琴,把每一位智障儿童弹的曲子都录下来,放给他们听,我在旁边流露出欣赏的样子。智障儿童的眼里会根据老师的流露出的感到自己是否完美,这种表情就是一种很好的反馈。反馈手段可以发挥激励作用,也会引起一些不良的效果。使用反馈法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智障儿童明白,自己的哪些行为是正确的、适当合理的。在使用反馈法时,反馈是否及时,是反馈是否有效与成功的关键。在使用对反馈法时,反馈的信息必须加以说明和评价,一定要把增强智障儿童对反馈信息与行为标准、与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比较与分析,让智障儿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最终的目的
         (三)分层次灵活实施塑造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塑造法就是通过连续不断地逐一强化更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同时消退原来的行为,从而形成某种新行为的训练方法。一个智障男孩只能坚持几分钟时间好好学习,要想让他能较长时间认真学习,就可以采用塑造法。开始是只让他学习5分钟,完成后允许做10分钟他喜欢干的事情作为奖励。经过一段时间,要是能够坚持10分钟的学习,就要求他连续学习15分钟,如能达到,就奖励10分钟。特校教师是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施者,对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我们每一位智障班的老师必须全面了解智障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精心设计,科学安排,严格管理,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和实施。如:在低年级智障班试行“不浪费粮食、自己整理书包、做生活的小主人”;中年级智障班实施“我是班级小主人”;高年级智障班推行“争做小班主任”。根据不同智障儿童的具体情况,我们还应该做相应的调整。

另外,教师是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者。示范是儿童较初和较基本的学习行为的方式。智障儿童具有强烈的“向师性”,老师的言行与一举一动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也就说:老师的行为、形象与人格于智障儿童的各种行为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智障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与智障儿童朝夕相处,教师的示范作用能够使智障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变得“可见、可学、可仿、可行”。
         (四)持久坚持使用连锁法,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连锁法就是把教给智障儿童的一个行为分解成一系列小的动作,然后按顺序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进行训练,使智障儿童较终掌握整个行为的方法。如教智障儿童穿衣服,可以把穿衣行为分解为六个动作:一是穿内裤;二是穿内衣;三是穿裤子;四是穿上衣;五是穿袜子;六是穿鞋子,先由教师帮智障儿童完成前面五个动作,较后一个教自智障儿童己穿,待智障儿童熟练后,再留下两个动作让智障儿童完成,依此类推,智障儿童便可逐步掌握全部穿衣服的动作。通过持久的坚持使用连锁法,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非常大的巩固作用。
         (五)适当使用冷落法,终止智障儿童的不良行为
         用暂时撤销对智障儿童的关注,让智障儿童知道教师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不满意、不高兴,从而间接地表明教师对智障儿童行为的评价,使智障儿童终止不良行为的方法叫冷落法。教师使用冷落法的时候,一定要态度明确而坚定,先用简短的语言表明自己的态度。冷落法尽量不要使用太多,要以激励为主,塑造为辅,根据不同的智障儿童情况,作科学的选择。
         二、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措施
         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简单的几次说教活动就可以实现和达到目标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位特校智障教育工作者长期的耐心的、百折不挠的、不厌其烦地帮助和等待,需要我们每一位特校智障教育工作者运用多种教育渠道,进行反反复复的科学强化训练,日积月累的、不辞辛劳进行教育辅导工作。如:加强开展主题班会,明确和强化“规范”的实施。只有智障儿童明确“规范”的含义,懂得“规范”的意义,才能在行为中给予落实,养成教育才得以顺利开展。作为一位特校智障教育工作者,我们绝不能轻视班会的作用。可充分利用班会时间认真组织智障儿童学习,并根据智障儿童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抓住偶发事件对智障儿童进行适时的疏导教育。注意观察智障儿童平时行为中的细节问题,给予及时引导,或抓住偶发事件对智障儿童进行适时的教育,效果更佳。曾经有一名智障儿童喜欢打弱小的同学,一些智障儿童不愿意和他坐一块,该生行为严重影响了班里正常的教学秩序。针对此行为,应帮助其认识自己的不足。一天早上笔者带这些智障儿童玩游戏,让他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可是就是没有一个同学愿意跟这位同学拉手,大家都说他平时爱欺负同学。笔者抓住有利时机,让这位智障儿童体验同伴不接纳的失落,促使他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与同学相处,调整自己的行为。抓住学习、生活中的这些小事,及时对智障儿童进行疏导,使智障儿童在具体事情上明辨是非,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而又繁琐艰苦的过程,也是特校对智障儿童实施教育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特校智障教育工作者长期的耐心的、百折不挠的、不厌其烦地帮助和等待。因此,我们只有选择好方法,实施的过程才能一直延伸下去,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工作才能持久的坚持下去。
参考书目
【1】李春明,如何培养智障智障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J】,宁波日报2009(02)12-13
【2】王绍峰,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之我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9)45-47
【3】禹敏敏,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10(11)33-34
【4】高甜甜 怎样对智障儿童进行语文康复训练[N]; 淄博日报;20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