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源泉,也是我校校园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我校在占地面积比例小的情况下,充分规划校园,利用闲余土地,打造农耕教育特色文化,充分展现“珍视天性、静心育人”的独特培养理念。
关键词:校园 农耕 实践 探索
我校一直重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旋律的主题学校文化建设,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师生成长提升的重要作用。为此,结合校园环境,建设“百草园”“农耕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师生通过亲身实践,参与农作物播种到收获这一流程,品味劳动的乐趣,体验收获及分享的喜悦;通过认识祖辈们使用过的农具及农耕方式,接受农耕文化的熏陶,感受农耕文化“勤劳、服务、创造”的精神。一系列丰富多彩农耕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了孩子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并在劳动中增强了孩子交流沟通途径。
一、种植活动精彩纷呈
1.蔬菜认领出真情。百草园土地为学生们的种菜实验基地,不同季节种植不同蔬菜,如:白菜、辣椒、番茄、青菜、茴香、茄子等。小学低段以蔬菜种植为契机,开展亲子种植活动,邀请家长到校与孩子一起体验种植的快乐,在活动中,其乐融融,增进家人交流;在师生、家长的共同配合下完成种植任务,本身就是交流,就会用行动证明教育的自然发生,会顺畅化解许多误解,共同推进家校共育工作。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孩子们交流,由团委将百花园土地划分到不同的班级轮流管理,各个班级学生认领自己的区域,并插上自己设计的认领标识牌,在标识牌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不同的班级同学管理同一块地上的植物,孩子们会对另外一个班的小小管理者产生好奇感,在老师帮助下,小伙伴们开展“寻找好伙伴共育小生命”的活动,在一个共同心愿下交流达成了,生命意识形成了。
2.日常管理磨意志。种植是短线行为,那么管理则是长线活动,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每班成立了“蔬菜管理队”,同学们几乎每天都要到百花园去浇水,还要定期施肥、除草、捉虫等,在同学们精心照料下,百花园里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成了师生诵读、漫步、赏月的最佳园地。学生参与到对土地的管理中,长期坚持下去,除了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种植和收获的乐趣之外,也帮助他们锻炼了意志力,并帮助他们形成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心态。
3.成果分享成风景。蔬菜成熟后,组织同学们对自己辛勤种植的蔬菜进行采摘,一部分蔬菜由同学们自行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孩子在家长指导下,亲手做饭菜与家长分享,录制成视频在班级群里分享劳动成果;另一部分由同学们送至食堂,与全校师生分享收获的喜悦。学生通过参加种植活动,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懂得在食堂珍惜饭菜,理解了父母的辛苦,也享受了分享劳动果实带来的成就感。
4.回归自然显天性。喂养动物和玩滑梯。
我校农耕园里有兔子、山羊、火鸡、珍珠鸡等小动物,小学部各班轮流到农耕园参与喂养活动,培养起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心,激发起他们对于自然和生命现象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喂养完小动物后同学们还可以排队玩滑梯,让孩子们释放最自然的童趣。
5.杨梅节活动。每年的5月底,我校都会举办杨梅节活动,各班利用主题班队会课让学生了解有关杨梅的诗词、文章等。此外,每班还会挑选部分学生参与杨梅采摘活动,摘到的杨梅一部分送到孩子们班上,让没有参与的小伙伴一起品尝胜利的果实;一部分直接供给食堂,与全校师生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最有意义的是管理工作,培养孩子慎独的精神,杨梅挂在枝头是诱人的,怎样样才能让孩子挡住诱惑不去
二、文化渗透培育精神
1.融入学科扩舞台。依托百花园土地领养平台,我校还将“农耕文化”融入到了每门学科中,让农耕文化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深深扎根,让孩子们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源。通过种植实践活动,学生写作的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有“厚度”;美术课上,学生写生有了地方,手工制作种类也丰富了;生物课上,老师与同学一起结合课程在校园适时场境教学,如到百花园找蚯蚓,寻找植物寄生现象……充分发挥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把教学融入生活,让学生在农耕实践中学到知识,丰富文化……浸润在课堂与农耕文化充分融合的教学环境下,不断提升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孩子们的专业课素养。
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打造树牌文化。学校统计了生物、语文等教材中涉及到的植物,在农耕园里定单种植。为了激发师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吸引大家了解校园里的树木,我校给每一棵树木挂牌,在标识牌上对植物的品种学名、科属、花语和相关诗词做详细说明,如既丰富了校园绿色文化内涵,又传播了树木花草的知识,让全校师生对花草树木的相关知识有更加细致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对相关古诗词文化也有了进一步探索。
2.观察记录育精神。科学精神,研究意识培养,重在细节,贵在坚持,同学们要更加准确的掌握蔬菜的生长情况,就必须认真观察植物生长的详细状态,同学们把观察到的情况写成观察日记、体验日记,把自己劳动的过程、劳动的体会等都写成文章,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老师的带动下,观察也越发仔细,写作功底日益精进。
3.认识农耕器具。假期里,学校驱车前往百里外的禄劝农村,淘来了许多孩子们从未见过的农耕器具:背篓、蓑衣、斗笠、猪槽、石磨、犁、耙、打谷机等祖辈们使用过的,已渐渐淡出人们记忆的农具,直观地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让同学们拾起了对农耕文化的记忆。
学校围绕“农耕文化”这一主题,开辟了丰富多彩的校园农耕实践活动。在农耕中让孩子们体验别样生活,孩子们会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明白更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给孩子们开辟一块真正的自然乐园,我校让孩子们身处喧嚣闹市,肩负繁重学习任务之余,也能有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亲近自然、放松身心,这样美好的自然课堂,这样趣味横生的农耕园,一定会让“农耕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研究会重点科研课题《中小学利用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X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