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开展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和学生学习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培养策略,实现小学阶段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1小学语文朗读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老师已经认识到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更加侧重于识字和写字的教学上,对朗读教学的关注度有限,缺乏充分的朗读时间,并且以网络录音代替范读,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此同时,朗读教学指导方法乏而不力也进一步限制了朗读教学的职能发挥,在指导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不能依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生活经验,灵活的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任务,缺乏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尊重,在教师指导上只是停留在字词读音、有无添字漏字、语序是否正确等一般层面,具有肤浅性和片面性。除此之外,朗讀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和朗读方式的单一性,也难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无法促进“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朗读教学效果低下。
2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不足
我国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力度不大也不够重视。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上,教师更需要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和解题能力,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但是事实上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文的预习以及复习。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没有留出足够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朗读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不重视这部分内容,课下需要学生自己去注重是很困难的,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于朗读———学习之间的思维意识难以建立。所以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上,需要多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
需要给予学生更多朗读时间的同时,教师需要认识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选择朗读内容的时候,一般都比较单一,不够多元化。教师组织学生朗读的时候,选择的朗读内容通常为课本,通过朗读来检验这个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在朗读的教材上就难以实现多样化丰富性。有时候,在一些公开课或者有教学目标下的情况下,教师为了快点完成,通常会让朗读的有感情,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进行朗读,从而完成任务。但是这样就会导致,其他一些朗读能力不强的学生,朗读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导致分化,出现教学的不公平现象出现。
因为不够重视朗读能力,在评价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往往不会使用非常精准且积极的话语,这样学生听了这些评价之后,对朗读的积极主动性就会受到打击,从而影响对朗读的正面对待。对此教师在学生朗读环节,需要及时而具体地对学生整个朗读过程进行点评和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一个正反馈,学生会看重自身朗读能力,知道如何去改正,改正后得到更好的评价,就会更努力去提高。
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3.1以适当的范读来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朗读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为了能够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重视范读。
在开展范读活动时,教师应该从自身的情感出发,将相应的情感融入到文章的范读中,以此表达出文章作者的情感,使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兴趣[1]。例如:教学《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教师可以用雷厉父亲壮烈牺牲的那段内容为例开展范读活动,教师在朗读此段内容时要融入相应的感情,表达出此段文章具有的韵味。学生被教师的朗读深深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范读活动时还可以配加和谐的音乐,能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范读的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充分激发其阅读兴趣。
3.2引导小学阶段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想象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想象,以此来实现对朗读文章意境的再创造,这样可以使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领悟文章具有的意境,深受文章的感染与熏陶[2]。例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时,小学阶段学生在朗读完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朗读,并在这个过程中配以轻快的音乐。朗读完毕之后,可以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并让学生在脑海中勾画出此篇古诗所描写的图画,然后让学生们描述自己脑海中所想象的图画,吸引学生们积极发言,对诗词所描写的农村生活意境产生深刻的理解。
3.3使用多种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兴趣是最积极的内部驱动力。如果学生对朗读产生了兴趣,就算教师不提出任何要求和任务,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朗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使用多种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教师应当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朗读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教师应当利用朗读来促进学生和课文进行交流,使学生可以全面感受到语言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有了收获以后自然会更愿意进行朗读。教师在平时的朗读教学当中可以多利用图片、录音、视频和歌曲等多种教学途径,给学生创造出一个非常真实的立体教学情境。例如,在上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课文《小动物过冬》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及动画视频,让学生观察这些小动物们在做什么,然后按照每个图片及动画中的意思去课文中一边朗读,一边寻找,学生在图片和动画的帮助下学习,在过程中会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朗读兴趣。
结束语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使用恰当的语言对事物加以描绘,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和写作水平,同时让学生能够具备正确表情达意的能力。但是,我国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都存在重写轻读的传统思想,并没有对朗读教学加以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读出来要比写出来生动得多。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已经成为了摆在众多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韩城.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素养[N].发展导报,2018-06-22(021).
[2]党建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8(18):40-41.
[3]于泽林,汪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4):103-104.
[4]王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