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学生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

发表时间:2020/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期   作者:张岩
[导读] 智力障碍学生由于受智力障碍的影响

         摘要:智力障碍学生由于受智力障碍的影响,智力水平与普通人不同,他们的智力发展也比较缓慢,因此,教师在教智障学生时,一方面要参考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智障学生比较特殊,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智力发展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其中语文教学是学生情感、语言训练的基础教学内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生活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在生活知识方面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观念;新课程理念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对于特殊教育也逐渐重视起来,且国家针对智力障碍儿童,也采取了一定的康复锻炼,特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组织了教育培训机构,用正确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1]。对于有智力障碍的学生,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智障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智力迟钝,很难治愈,对此,教师的教学观念应作一些改变,对于智障者,主要是以发展自我照顾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在能独立生活条件下再进行语文知识教学。
一、特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就是语文知识教学,教师不会去考虑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难处。现今智力障碍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并不适合智力障碍的学生进行学习,课堂教学环境也过于枯燥紧张,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挑选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基础语文识字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利于智力障碍的学生成长与发展[2]。以下内容重点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教师提供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观念脱离了实际生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知识内容的教学,多为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学习内容与生活无关,课堂学习氛围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学目标设立不准确,课堂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分离
         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受到影响,而且智力、能力、情感、语言、表达等多方面都与正常人有很大的区别,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温馨的课堂学习氛围,利于学生放松。教师在教学中,其教学内容与生活无关,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情感、语言表达、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与语文教学方法并不适合智力障碍的学生进行学习,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分离,教学内容对学生没有任何意义和帮助。
(三)教学活动过于形式化
         教师在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内容,教学的教学活动过于形式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的智力与精神世界得不到满足,学习内容形式化不利于学生生活能力的提升,学生对知识内容也无法理解学习,课堂教学达不到教学效果,对智力障碍的学生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智障学生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应对措施
(一)教学场所生活化
         ?智力障碍的学生会严重缺乏安全感,陌生环境会让学生感到极大的不适应与不安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教师应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教学场所,帮助学生熟悉学习环境,安抚学生紧张的情绪。智力障碍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生活化学习场所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学生还能放松地学习语文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为学生设定适合的知识内容,并将生活化内容融入知识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照片或者玩具摆放在班级的角落,为学生营造温馨的氛围,增加学生的安全感和舒适度,更利于开展教学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师言行的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中,教学风格与言行也要尽量生活化,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智力障碍学生较为特殊,教师在教学中要充满爱心与耐心,根据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水平不断调整教学进度,还要选择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环境与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更为放松,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就会更加依赖教师,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提升。教师要与学生成为很好的朋友,在课余时间也要多跟学生进行交流,做游戏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教学实践的生活化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智力障碍的学生在语言、情感、表达上都有所缺失,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提高与发展,教师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先从简单的教学实践内容进行教学,逐步融入语文知识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实践活动场景,在买零食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买者与卖者,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让学生掌握买卖的生活能力,明确情感的表达方式,语言的表达方式,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另外,可以有效地提高智力障碍学生语文的应用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也能将所学习的生活化实践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课堂教学质量得以保障。
总束结:
         智力障碍的学生在学习中,主要以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对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对学生展开生活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生存,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生活能力。教师还要在教学中保持温柔、爱心的态度对学生展开教学,让学生更加信任自己,从而展开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开丽.浅谈如何提高智力障碍学生语文学习效果[J].数码设计(下),2019,(4):103.
[2]陈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9):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