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创设生动和谐的情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自主与合作探究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方法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目标。高效课堂的构建既能够确保教学任务的有效落实,达到教育目的,同时还有助于思维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下面就怎样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是课前精心备课。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备学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制作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如制定课时教学目标。一堂课如果没有合理的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则心中无底,毫无头绪,结果身心疲惫,更谈不上有所收获。教师在设计教学之前,应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关注共性、突出个性,有的放矢。
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课文时,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可以制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循序渐进,学生才有章可循。再如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哲理性较强或者比较抽象的课文,就要选择讲授法和演示法等,还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如信息技术,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对于比较直观具体的课文,则可以选择启发式、以及讨论法等,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在课前精心备课,根据教材以及学情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在固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引导学生系统接受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前精心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二、创设生动和谐的情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要做到有实效地创设情境,首先是情境创要有针对性。情趣的创设应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和事件为背景,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其次是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创设的情趣,要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知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最后是创设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感觉到新知识具有挑战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时,教师首先同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指出两幅插图的不同之处,引导他们边观察边说。学生只有经过仔细观察,才会集中注意力去发现不同之处。紧接着教师再抛出问题:“这棵葫芦原本长得这么好,短短的时间内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你想知道吗?”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迅速激发起来,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因此,创设生动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三、自主与合作探究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合作探究是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应当在师生平等积极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中进行。因此,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自主与合作探究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师生互动、自主与合作探究有机结合呢?首先,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
没有学生自主学习,哪来的有效互动呢?在教学新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新课。
例如,教学《黄山奇石》时,课前留给学生几个问题:课文介绍了哪几块怪石?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几块怪石的?有了这样的课前预习,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有话可说,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其次,师生要把握好各自角色。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师生互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学情,互动才会积极有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有机结合。最后,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班上的学生知识、能力和阅历等都存在差异性,在自主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照顾个别学生,这样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处理好自主与与引导、自主与探究的关系,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而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恰好发挥了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曹冲称象》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以及一头成年大象的大致重量,让学生明白在古时候要称出大象的重量是多么不容易,由此引发学生对同龄人曹冲的钦佩之情,激发学生了解曹冲如何称象的好奇心。接着要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如果单靠教师口头表达或者画示意图来解释称象的过程,学生可能会一头雾水,这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曹冲称象的过程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效率。音象并茂的信息技术,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一些难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能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突破抽象认知瓶颈提供了一个很好台阶。因此,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
五、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的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是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恰当的课堂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那么,构建高效课堂需要运用什么样的课堂评价方式呢?首先,应以积极评价为主。心理学告诉我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的年龄特征,表现为更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与肯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其次,评价方式要具有综合性。最后,评价主体多元化。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要转变评价学生的方式,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对学生的单一评价,还要把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自我评价以及生生互评的过程,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采用的鼓励性评语:“你一定能读得好”、“你再来一次,你真棒”等。又如,我在指导学生的朗读课文时,学生经常有添字、丢字的现象,有的学生在下面纠正或小声议论,使得这位学生很不好意思。我马上对其他学生用眼神或手势予以制止,并对那位学说不要紧,以后细心点就行了;当学生读对时,我就说你真了不起。老师鼓励性、欣赏性的评价语不但会使学生感到一种满足,还激发了他们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永恒的追求,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永恒追求。
参考文献:
[1]赵信.《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初步探讨》[J].《时代教育》.2014年10月.
[2]宋茜芳.《小学语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课堂建设》.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