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养的关键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作业的目的是训练数学技能,熟练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巩固数学实践。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作业设计,首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其次要确保作业质量。数学作业是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巩固与延伸,应从传统的偏重于数学知识转变到集中于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过程与方法的体会实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转变到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情境,模型,问题,实践的数学作业设计策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人格魅力与关键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数学作业 作业设计
一、创设情境类作业设计,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情境式作业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情境体会,思考探索,获得答案。进而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情境化数学作业的探究中提升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许多数学知识,相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抽象性,学生较难理解与掌握。而这些严密与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比如负数的引入,数集扩大,无理数的产生,函数的性质与图像,轴对称,数学证明,方程等。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若能适度地创设使学生感到好奇、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大幅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图形大比拼,七巧板拼图比赛,讨论研究教育储蓄的利弊,体验阿基米德撬地球,打折销售的背后,有趣的电话费方案等数学情境式作业,使数学知识镶嵌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有了的生活实际意义。学生也能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解决身边的许多有趣问题;能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与生活化。在学习《有理数》时,设计“9月12日早晨,秋高气爽,气温15.5℃,聪聪高高兴兴上学校。他向东走了大约-48米来到学校,听到数学成绩下降了-10.5分的消息,心想终于不是提高了0分。你猜猜聪聪此时的心情如何?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将上述文字中的有理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情境作业,学生兴趣十分浓厚。每个学生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增强了自信心。适度的情境式作业学生记忆更为深刻,思维积极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还有利于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二、构建数学模型类作业设计,展现数学思想魅力
数学模型思想是数学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
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去理解数学,构建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数学思想能力,展现数学思想魅力。数学模型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业设计时引导学生发现与其相关、相联、相反、相对的模型问题。教师在作业设计时注重数学模型构建,能大幅度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设计模型类作业,学生会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勇于假设,标新立异,构建模型,解决问题,反馈实践。比如电话费套餐,可以构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选择合适的套餐;传染源控制可以构建一个抽屉数学模型,提高防控意识;地图绘制,可以构建一个坐标系模型……
三、解决问题类作业设计,提升分析优化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作业设计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并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能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设置问题应从学生的生活体会出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讨论交流,共同进步,体现团队合作力量。解决问题后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对问题的评价与反思,学生深入体会不同解题策略之间的优劣,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形成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实践应用类作业设计,培养自我挑战精神
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作业设计,还应考虑到不同层面的学生的不同需求,根据学生已掌握和获取的知识与方法,设计应用拓展式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得到不同的体验与发展。
在《数据的描述》学习时,学生学会了选用不同的统计图表描述不同数据的方法。借此良机,设计《数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调查收集后,分小组统计分析数据。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其中对“我遇到数学难题时”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分析描述方法,并且都有自己的出发点。最后,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建议,并明确了自己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一应用拓展,将书本知识拓展应用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帮助学生深入分析了自己的学习现状,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了自我挑战。
数学作业是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在作业设计时,应更新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着力培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丹.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J].科技风,2019(34):45.
[2]李波.关于提升中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