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创新教育初探

发表时间:2020/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期   作者:王耿东
[导读] 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比较高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比较高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是每位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高中数学教师要具备长期主动的创新意识、要营造愉快的创新教育氛围、要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等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教育;学习兴趣;思维习惯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要求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去发现知识,发展技能。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创新能力。笔者结合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的经验,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浅见。
         一、高中数学教师要具备长期主动的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教师自身必须长期具备主动的创新精神,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在高考的高压下,应试教育思想深深影响着教师教育工作。大多数老师都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差的主要标准,严重挫伤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不适合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教师要长期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才能时时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中的不合时宜的观念解放出来。面向一批批不同脸孔的学生,一批批新时代青年,才能不断改革落后教学方法,改变以往不适合的填鸭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必须起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刺激学生的创新热情。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去发现、提出、讨论、解决数学问题,通过质疑辨惑,让学生具备创新的思维、个性和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师要营造愉快的创新教育氛围
         几乎所有高中生都有其潜在的创新才能。高中教师要营造浓厚的创新教育的氛围,创造适合学生创新的土壤,让学生把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要创设一种积极向上、自由活跃的班级氛围与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上敢于冒险探索,在解决问题时能享受到成功乐趣。这种教育氛围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适宜“土壤”和“气候”。在这种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发表个见、独立完成或协作互助。实现新课标由“教”向“学”过渡的思想,一改过去提倡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重的模式。积极创造适合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气氛活跃的课堂,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人格精神健康发展的宽松愉快教育氛围。教师要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很多学生缺乏思维的独立性以及批判性,从而容易产生偏激片面的想法,教师在了解学生思维方式时,要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在需要之时,适当地进行引导教育。教师结合高中数学学科特点,设计一些灵活多变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判断并解决问题。也可用辩论形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鼓励他们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感染学生,定时总结,利用生动有趣的习题和灵活变通的教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愉快,有效促进数学创造思维的发挥。
         三、高中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
         学生每周的上课时间是有限的,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弄明白的知识都必须在课后来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拥有自学能力。正常课后的预习和复习,学生都是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的。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整个读书生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最好的“老师”是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自学的源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能使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进行学习,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上进的情感体验。教师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就能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精心设计新课导人,激发学生好奇心,就能引导学生的创新兴趣。导入新课是教学起点,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牢牢抓住,使学生在整堂课中能全神贯注的投入学习中。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或历史上数学家的沧桑经历。数学家成长的事迹历程及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一些结论的特殊或有趣来历等,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兴趣。这样引入新课,不但可以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图案美和线条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和震撼,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如建筑装修中装饰基本都是几何图案。他们被感染了,激发创造图形美的欲望,就会自觉爱上数学理论,把数学图形理论运用到美术创作和生活空间设计中,使他们主动去学习创新。数学老师除了并让学生自主“勤学”外,还要让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高中知识繁多,特别是数学,不懂的问题若不去问,就会越积越多,日久就会厌恶,就失去兴趣,谈何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培养中有意识形成的,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发展深化。如利用一题多变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与发散思维,而这两种思维是创新思维中极其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是所有数学教师的共同追求。学生有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就会主动自学,就会在自学中创新。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要求教育也要不断更新。高中教师要创新数学教学,必须营造创新教育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席建邦.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4):239.
         [2]黄仁慧.高中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养成和创新能力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6(07):208-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