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时代背景下,我们将如何做“好老师”

发表时间:2020/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期   作者:  翁映丹
[导读] 教师的职业与职业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形成,其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无不受到时代产物的影响
         教师的职业与职业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形成,其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无不受到时代产物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改革的冲击和疫情肆虐下,倒逼和催化了教师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改革,与之相适应。
         一、好老师,必先有智,才称为“师”。
         学高为师,“一桶水”的定律永远不变!在“AI+基础教育”的背景下,时代给我们下了一道“战书”——终身学习,不进则退!时代步伐太快了,已有的学识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充满魅力的独特教学风格是吸引学生的一块强有力的磁铁。而机智、幽默同样是构成教育才能的重要因素,它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品质,它是教师性格、修养、智慧的集中表现。以拥有知识魅力为前提,能更快、更好获取学生的好感,为以后渗透德育,融入思想情感作铺垫。况且,许多知识本身还自带德育“基因”呢,当一个知识渊博、学富五车的老师带着学生走进国学古诗词的时候,老师慷慨激昂、旁征博引、引人入胜的讲解,会不知不觉使学生爱上了语文,迷上了国学,爱上了祖国灿烂文化,并以此为自豪之时,便是德育的效果油然形成之时!知识所每每挟带的人文情怀,无不是德育的好因子。如果说,知识是花朵,老师是蜜蜂,那么,德育就是甜蜜的果实。学生正是果实的获得者。所以说,教师的知识魅力还是必须有的,她充满巨大的教育力量。
         二、好老师,必须有德,才配为“好”。
         教育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教”与“学”的双重变革,这是信息时代发展推动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任谁也阻挡不了的时代前进的步伐、学生求知方式渴求改革的愿景;它给整个教育领域带来的冲击,既体现在职能及专业水准上的巨变,更是对我们师德师风提出更高的要求。尽管有新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媒体的介入,使教学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但对于学生的基础教育而言,其教育规律是万变不离其宗,其本质没有变——教育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和培养人的本质不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变!是时代赋予给老师如何为“好”更多的新内涵。
         师德高尚,永远是好老师的重要衡量标准。身正为范,立德树人!没有崇高的品德,如何赢得来天下人的尊敬?在当今舆论压力下,“校闹”不断下,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自己的职业,自觉抵制各种外来的不良舆论,在诋毁和消磨教师意志的言论或文章中看清形势,不受左右,不受摆布——“别矮化我们的职业尊严!”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人间正道是沧桑”,坚持自己,听从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不忘初心。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所带来的教育变革给教师带来的挑战和压力是空前的,我们既要善于应用和实践,学会适应。同时,教师要明辨是非,严于自律,既要言与行文明、到位得体,有艺术,还要有强大的内心世界和较高的道德素养。“从悦己怡人到兼善天下”,以道德引领,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感化学生。


         未来的教育将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在智能教育的环境下,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等,无不是在拷问着一个教师的道德底线和职业良知。守住阵地,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就是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必备的基本准则和基本素养。利用好家校信息网、微信家长群、学生qq群等信息平台,做为教学教育的补充和延伸阵地。处处树立自己的人格,彰显魅力,善于沟通、关怀、分享等,以自己的良好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感召学生,以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
         三、好老师,引而有方,才能有“道”。
         教育,是灵魂的教育,不是给予和灌输,更不是制度化和固定化,而是要“引”和“领”。尤其在互联网的介入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不如人与机的关系密切,教书匠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引路人、互动者、对话者、帮助者、陪伴者——将重新定义我们的职业。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什么,我们就努力什么!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学生,去走进学生的世界,为他们的成长助一臂之力!
         现在的一切生活变化,都是科技发达到一定的程度所带来的结果,但人的自然成长规律是没有变,特别是少年儿童。好奇心大,求知欲望强,心智未成熟,人格未定型,情感脆弱等,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做引路,把握学生思想动向,给予温润的开导,开智前行;不躁不火,不偏不倚……抓住学生“向师性”的特点,老师要善于“引”“导”,带着学生走进生活,触摸生活,在细微处见大世界;去促进发现美,思考美,认识美的能力,在思想层次和精神层次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唯美的幻想、空灵的境界,升华了灵魂!
         随着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智能在家庭的逐渐深入渗透,智能工具已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业余生活;知识如风暴,已经悄无声息地吹进到社会每个角落,包括学生的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悄然地改变和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及学习资源。如今,学生所缺乏的已不再是知识,而是身体力行的体验能力和践行能力!学生成为“智能控”将比比皆是。正如张羽博士说的:“越是借助外物,我们自身的能力越是被削弱。”作为教师,我们要有预设的思维机制,我们要重新注入我们新的职业道德内涵,那就是改变教育理念,做时代所需!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不再以“分数论英雄”,不再因为应试教育而困扰和有所顾忌,我们应真正落实“育人”为主,将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国粹,毫无保留地献给学生,滋润着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一个也不能少”。
         只要我们相信,化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为巨大的教育力量,把爱和知识融合,就一定能达到完美育人。
参考文献:
《国务院说中小学要开人工智能课程,人工智能这么火,未来老师会被取代吗?》中国教育报2017.09.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