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南宫市保安小学, 055750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发展过程中,德育教育部分逐渐成为教师们的教学重点。就当前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发展而言,小学生德育教学一直未能取得有效成果,学生的心理、道德素养发展长期陷入教学瓶颈期。教师务必要重视德育教学。下面我将结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实例来谈谈如何有效深化德育教育,改进德育教学模式,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思想、语文学科、教学效率、有效预习、
一、深层次探究小学生心理演变特点
小学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以德育的观点教育学生是培养学生正确人格品质的重要过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充分深入贯彻德育教学理念,并在阶段性教学过程中取得一定教学效果,必须要在平时教育学习的时候深层次探究小学生的心理演变特点。从德育教育学生体系的科学性而言,正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是深化德育教学理念的重要基础。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人际交往体系较为简单,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好奇心理和表现心理较强,而抗挫折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务必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出发调整德育教学方案,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在科学有效的德育教学体系中完善自身道德修养体系。
二、在阅读中寻觅最优“结合点”,给予学生以思想品德教育
以阅读的方式教育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时经常出现的教育方法。尽情体现阅读教学这个主平台的优势,探索书中文章里思想品德教育的成分,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必定是事半功倍的。
在言语汉字练习中渗透思想教育。思想教育与言语汉字练习应该是合二为一的,思想内容不可能脱离语言文字,语言文字也不可能脱离思想内容。小学语文课本选择了非常多的文质兼美的内容,有的阐述笔者的内心情感,有的阐述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些内容采取鲜活的语句造就了各式具体形象。所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其中的字、词、句切入,引导学生感受笔者是怎样灵活地融会贯通的,让学生感受课文里的详细过程,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让栩栩如生的形象给予学生难忘的印象,起到循序渐进的教育效果。
三、正确利用德育与语文学科之间的相关性
众所周知,小学教学体系中德育教学融合于各个学科的各个方面。语文教师要想充分发展德育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体系,就一定要充分挖掘利用德育与语文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德育教育层次,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因此,教师务必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优化德育渗透方法,有效侧重语文教学,提高德育教育质量的同时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我就课文教学主旨与德育教育理念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设计德育教学方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德育教育理念深化两者之间的有效性与关联性。
在“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这一语句的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们讲解“开门见山”的写作手法,并让学生们意识到“独立”的重要性。在语句情感教学过程中贯穿“独立”这一德育教育因素,让学生们能够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意识到成长过程中独立能力的重要性。在贯穿性德育教育过程中,我不仅有效完成了教学大纲中此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有效深化了德育理念,给予学生相应道德思考空间。
四、重视课前有效预习,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明白“自学催生自信”的道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去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学生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主动性。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便是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
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后进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后进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人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七、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想象不到。这时如果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间接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语文老师一定要有机敏的思考力和深刻的洞察力,能依据教材的特征和学生的情况,把学生轻松指引到清新、和谐的情绪环境里,让他们感受语言文字时,领悟到德育殿堂里一幅幅绽放着人类理性光芒的美丽画卷。教学时紧抓德育点并进行诗意渗透,把学生教育成合格的拥有崇高情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