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和平镇石桥小学 543300
摘 要:新课标指出:“使数学更贴近于生活,倡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创造生活情趣、采撷生活实例、回归生活空间,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就一定能把枯燥的数学教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应用能力、积极质疑、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真正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呢?
一、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意义的活动,是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的完成了这一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们的发现,自己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上调了,甚至还有的同学找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多了,是不是银行弄错了,这样,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有密切了数学与生活联系。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教学效果良好。
二、运用“生活感受”,归纳数学规律
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很多公式、定理、规律等都是在生活中总结概括出来的。这种总结与概括,具有严密逻辑性,使很多学生感到理解困难。而运用“生活感受”就可帮助学生化解类同的的数学规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时候,可以概括成四句话:“多加了要减,少加了要加,多减了要加,少减了要减。”对于这个算理的概括,看似十分的精练,实则不然。一些学生在运用时常常出错,究其原因,恐怕是规律的产生脱离了学生的经验结构。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购物引入,比如童童带了196元钱,买了一件无具用了97元。
问:童童该怎样付款?他还剩多少钱?学生有过类似的经验,他们大都会说童童先付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他还剩(96+3)元,然后再将上述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即196-100+3,于是,对于196-97这类的简便运算,学生就掌握得牢固了。算理是抽象的,但生活感受能帮助学生放缓知识难度,甚至是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对于促进学生归理解、归纳是很有帮助的。
三、回归“生活天地”,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不教,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从而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又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模拟同时相向、同时同地反向、相遇、同地同向、追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相遇问题中常见的专用术语有了清晰的认识后,理解和掌握算理,解法也就水到渠成了。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了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了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们积极质疑和课后的延伸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就要鼓励学生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一切知识理论成果都是源于疑问,都源于生活,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取得进步。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们大胆提出问题,对一切不明白、不理解的内容去探究,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生活问题,即将生活问题数学化。例如,教学千克和克的之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质疑、猜测、验证物体的质量。如:一支钢笔有几克? 坐凳大约几千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的课堂教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适当鼓励学生在课后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课后延伸。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有很多,有知识运用方面的,有知识延伸的,有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方面的,也有活动设计、实施方面的。例如:学习“长形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家电的包装箱模型;学习“比和比例”后,让学生测量绘制学校平面图、家庭所在村子的示意图;学习比例尺后,让学生计算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教学利息应用题后,通过计算不同存期的存款利息,使学生发现合理的分段存款,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息。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生才能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