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思路探究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期   作者:王鑫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要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将学生作为主要的教学对象,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需求与发展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与实践能力。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中学生自主预习习惯发展现状,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思路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主;预习习惯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相较于传统教学目标中的“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素养”、“锻炼学生的语文运用技能”,当下的教育教学目标主要集中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预习等活动锻炼小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等。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就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预习思维、展开预习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以此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
一、小学语文中学生自主预习习惯发展现状
        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在课前了解课本内容、理解课文内涵的重要学习阶段。若学生在教师正式讲课之前能够自主预习,就会初步了解教师要将的内容,提高课堂学习质量与效率。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中,学生的预习情况不是很好,很多学生缺乏预习观念,不能够在课前对基础知识、课文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导致上课的过程中对教师所讲内容“不知所云”,从而降低课堂学习质量,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的语文整体学习情况。自主预习习惯是一种科学的学习习惯,学生要想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内容,就要主动预习,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重要性[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思路 
(一)明确目标,创造自主预习条件
        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预习习惯,就要为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让学生“有方向”、“有目的”的参与预习活动,从而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完成预期目标”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自主预习兴趣。
        在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观潮》的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想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获取快乐与成就感,就要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明确的预习目标,比如:“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利用词典,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的含义与运用方法”、“练习通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让家长利用电脑播放‘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视频”等。这样,在正式上课的前一天或者前两天,明确告知学生在预习中需要做什么,需要通过哪些行为调查资料,需要思考哪些问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强化预习质量[2]。


(二)传授方法,提高自主预习效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指导小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就不能够建目光局限于“完全指导学生预习”,而是要适当传授给学生合适额度预习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预习中的规律,具备自主预习能力,提高预习效率,由此奠定自主预习习惯的养成基础[3]。
        在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珍珠鸟》的预习指导中,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预习目标与课文类型,传授给学生一些预习方法与要点,比如:在生字、生词预习中,要灵活运用周边工具,比如:词典、成语词典、平板电脑、电脑、手机等,利用一些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吃透”这些字词的含义。又比如:在课文朗读预习中,要结合“写、划、圈、点”的标准方法,将优美的段落、好的词语、不认识的汉字、不明白的句子、不理解的地方等通过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并且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便于在上课时向教师询问,与教师互动。
(三)关注需求,激发自主预习期望
        在班级中,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生长环境、成长经历,导致学生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兴趣爱好、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培养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一刀切”,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情况,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预习目标,尽可能的覆盖到班级每一名学生,激发学生的预习期望[4]。
        在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珍珠鸟》的预习指导中,教师就要根据课文内容与教学需求,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情况,将班级学生划分成为3-4个不同的学习层次,构建2-3个预习方向,举例分析,针对学习水平较低、自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能够产生实际结果的预习目标,如:“将课文中的字词抄写10遍”、“根据课文中的词汇造句”等;这对学习能力较强、且具有自主探索兴趣、自制能力的学生,可以提出“调查关于‘珍珠鸟’的情况”、“查看‘珍珠鸟’的图片”、“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根据课文情感,想想自己喜欢的小宠物”;针对好动、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可以提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材中的预习目标”、“根据预习情况总结自己的疑惑与感受”、“在课堂上汇报总结小组预习情况”等。总之,就是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制定分层、差异化的预习活动任务,调动班级每名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促使学生都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不仅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还能够锻炼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小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行为做好准备。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教师就要明确提出预习目标、重点传授预习方法,促使小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预习活动,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课文、获取知识。教师还要关注小学生的内在需求,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设定不同水平的预习任务,全面激发班级每一名学生的预习激情,强化学生的预习欲望。
参考文献:
[1]潘秀玲,韦磊.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93+97.
[2]胡阳德.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J].学周刊,2019(29):78.
[3]陈应.培养小学语文课前学生预习习惯的策略[J].学周刊,2018(05):57-58.
[4]李金艳.关于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9):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