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是小学基础课程之一,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等多种特点,影响学生学习基础。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应用语文能力主要渠道,但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并不能达成预期阅读教学目标,学生语文知识增长程度有限。基于此研究背景,文章将重点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并略谈几点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语文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1]。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功利心较强,单一注重阅读技巧、阅读知识渗透,忽略了学生阅读思维、自主能力培养,导致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不均衡,缺乏足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学生日后长远学习。鉴于此,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融情于境,立体教学
阅读文章是特定生活片段、是思维浓缩,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事、物的特殊看法,寄托了作者个人情感[2]。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将阅读教学知识点从情境中剥离出来,让学生直接掌握教学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单课阅读教学知识点,却无法真正培养阅读能力。另外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将情感与知识融合于其中,才能够立体感悟阅读内容,加深知识印象,并掌握阅读思维,因此可以将情境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情境渲染性。教师所构建情境需要具有情境渲染性,才能够调动学生个人情绪,将其真正引入课堂情境之中,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第二,情境教育性。情境是一种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文章内容、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在构建情境时应该注重其教育价值,确保情境与文章相贴切[3]。
例如:在《桂林山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课)一课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8个生字、15个词语,并且感受桂林山水之美,能够仿造文中句式进行景物描写。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其中,使用电子屏幕为学生营造动态山水画面,帮助学生体会其中的语言美、情景美。
课堂实录1: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吗?
(有的学生摇头,有的学生示意知晓)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桂林山水美景居于天下第一!今天老师将领大家游览桂林,欣赏天下第一景,大家注意看大屏幕。
(言毕,教师用大屏幕为学生展示桂林山水动态视频,有象鼻山、七星公园等美轮美奂的自然美景,并配以柔和音乐)。
生1:很美,碧水、蓝天、青山!
生2:有各种各样形状的山峰,老师这都是自然情况下形成的吗?
师:当然!
生3:真是太神奇了!
……
课堂实录2:
师:刚才我们讲了桂林山水美景中的水之美,现在我们来体会其中的山之美!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其中描写山峰的语句。
生1:“桂林的山……像骆驼”!
生2:“桂林的山水真秀啊……倒映水中”。
师:你们看屏幕上的图片,这张是象鼻岩、骆驼山,你们看文中哪些话与其相对应。
(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并在第三段中找到描写桂林山形语句)
生3:老师,在第三段中描写桂林山像老人、具象、骆驼。
生4:对!描写桂林山的这一段。
师:我们一起欣赏下这几张图片,感悟文中语句。
……
启示:通过案例可以得知,情境教学应用于导课阶段,能够让学生产生先入为主的情境印象,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将情境教学应用于教学阶段,构建与课文内容关联情境,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印证知识,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模仿文中语句。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情境构建时机与形式,增强情境教学效果。
二、小组讨论,自主能力
正如前文所言,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实践知识的主阵地,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获取,而忽视了思维能力培养,弱化了阅读教学兴趣。“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转化吸收效果,不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实践知识[4]。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模式帮助学生实践阅读能力,开拓学习思维。
教师在开展小组讨论时需要注意两点问题:第一,构建讨论形式。在多年教学中发现,讨论组员、讨论时间、讨论方式都会影响讨论结果,因此教师决定用小组讨论模式开展阅读教学时,需要对以上要素进行把握。第二,选择讨论话题。小组讨论过程中,要保持话题的凝聚性与教育意义,教师慎重选择小组讨论话题,才能够引导学生加入到讨论当中[5]。
例如:在《白杨》(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6个生字,并且正确读写“浑黄一体”、“边疆”等词语,体会白杨的特点,体会借物喻人写作手法。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按照班级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穿插分组,并选择“讨论白杨代有哪些特征,‘爸爸’话语的深层含义”作为讨论主题,控制讨论时长为6分钟,帮助学生理解白杨精神。
课堂实录3:
小组1
生1:白杨具有直的特征!
生2:白杨坚强,“爸爸”评价白杨“不软弱”、“不动摇”。
生3:白杨生命力旺盛,在哪里都可以扎根。
生4:对,我也赞同!咱们快把这些观点记下来。
生2:“爸爸”话语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生1:赞扬白杨呗!
生4:这是表面含义,“爸爸”评价白杨的话语就像评价一个人一样,应该赞扬的是人。
生3:赞扬的是谁呢?
(学生的讨论陷入困境,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帮助,引导学生思路)
师:同学们,或许你们可以回到文章中的开头去找到答案。
……
启示:分析所举案例,教师结合文章重点教学内容“白杨精神”开展小组讨论,并让能力不同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让组员在相互带动下推动讨论开展,也能够帮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交换思维观点。在实际执行阶段学生会陷入讨论困境,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顺讨论思维。小组讨论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文阅读思维,实践语文知识。
结语:
“语教有法,学习无法”!教学方法虽有其形,但教学过程却千变万化。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突破常规教学思维,善用情境教学与小组讨论教学方法,真正地让学生融情于景、思接千载、内化知识。
参考文献:
[1] 莫耀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0,(1):230.
[2] 丁宏.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界,2019,(36):26-27.
[3] 王万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20-22.
[4] 范志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新思考[J].学周刊,2019,36(36):125.
[5] 肖琨.为阅读插上翅膀 ——聚焦新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课外语文(下),2019,(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