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期   作者:张建东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阶段最为基础的一项教学,而其中的阅读教学则是基础中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阶段最为基础的一项教学,而其中的阅读教学则是基础中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传授学生阅读技巧与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能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增加知识储备,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道德修养。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研究,以供从业老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阅读;习惯培养
        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想教学效率有所提升,那么就必须转变传统的灌输式阅读教学,改变教育的观念。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具体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做出一番探讨,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必要性
        (一)是践行新型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在新型教育理念的要求下,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再局限于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思考、去创新,而这一内容应该从小学阶段就开始重视起来。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学校践行新型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
        (二)有利于语文教学体系的完善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复杂的课程,它不仅涉及到多门学科的内容,更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这一特殊性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体系的完善会对其他学科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完善语文教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对于完善语文教学体系来说是很有用处的,它会使得语文带给学生的除了“听说读写”之外,更多的是通过学习和思考,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有效路径
        (一)合理安排教学实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按照教学实践发展的顺序来说,在课前教师应该要按照教学计划明确学生的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预习,以便为之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课堂教学汇总,教师应该要积极引导学生,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后,教师应该要鼓励学生认真复习,及时寻找出自身的不足。通过以上这些教学举措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有效指导,小组合作共享阅读方法
        在最近几年的语文阅读教学课里,大部分的教师都意识到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但是在掌握这个“度”的时候还不是很好,有些新老师往往出现课堂脱离掌控的现象。要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以学生为主体并非是让其毫无限制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引下有规章、有条理的发挥,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教师在小学教育活动中发挥的教学指导作用尤为重要。换句话说,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进行监督,如果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指导,结合阅读教育的问题,以确保阅读教育活动课顺利进行。例如,教授课文“草原”的时候,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欣赏美丽的诗句,同时利用表达作家思想感情的写作特质,以“掌握好的段落,品味心灵”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读后感,最后选择代表进行小组发言。教师也要加入小组中,对学生个人的发言以及小组总结进行指导。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会分配到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的重要性,也可以增强责任担当的意识。另外教师积极的组建团队划分小组,将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与阅读能力差的学生配对结合,这样一来同学们通过互帮互助也可以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
        (三)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阅读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环境的引领下,进入阅读状态,尽情遨游在阅读的海洋之中。首先,教师应加强自身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用自己抑扬顿挫的阅读技巧和渊博的文化知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还应注重教室环境的布置,使学生在校园、教室都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教师还应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如阅读大赛、读后感交流会等,使学生能够在丰富课余时间的同时,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创建“启发式”阅读教学
        小学生因为知识储备不足,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欠缺,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此,教师应该主动发挥引导作用,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创造话题、解析话题,给予学生一定的暗示和思路,通过不断的启发,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去创造。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实施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思维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在为学生营造浓厚阅读氛围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以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