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优化与改革思考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期   作者:何锋祥
[导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摘要: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身小学三年级学生自身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已具备一定基础,如果教师在三年级应用题教学之中,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强化自身思维转变,将对小学生应用题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之中,如何对应用题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研究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之中,如何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升三年级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解题思想;应用题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应用题教学之中,会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三年级应用题教学内容兴趣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这是因为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之下,小学三年级应用题教学给予学生的印象通常比较枯燥乏味,有的小学数学教师所采取的传统教学方法,也总是千篇一律,过于单调,难以激发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应用题内容时,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而且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三年级应用题教学之中,所设计的教学目标通常都是为了能够提升小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小学生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的自身学习感受,使得应用题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而学生在开展应用题解答之中,无法有效增强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自然而然的失去了对应用题内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学生审题引导,过于注重技巧
        在小学三年级应用题教学之中,部分小学教师只关注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结果,而忽视小学生在开展应用题解题之时所产生的解题过程。而有时候三年级学生对于生字的认知存在一定限制,无法正确理解应用题题目中所包含的含义,所以正是缺失这种审题能力,使得部分小学生在应用题解题之时常常错误百出,无法找准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2固化学生学习思维,缺乏独立思考
        虽然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推行了很多年,但是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时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设计和构建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开展应用题解题过程中缺少独立思考能力,没有产生举一反三的解题思维,无法掌握解题技巧。
        二、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优化与改革
        1帮助学生联系实际,增强情景化与趣味性
        在小学三年级应用题教学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思考学生在自身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上的限制,因此将采取较为简洁的审题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化理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应用题题目之前加上一个实际情境,通过情境创设来表达题目所包含的主要思想,让应用题题目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和生动。而且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之时,应考虑生活化内容的引入,让小学生能够在阅读之中感受到应用题的熟悉感,以增强小学应用题教学情景化与趣味性,提升小学生对应用题内容的理解程度,提高小学生学习热情。
        比如,小学数学三年级应用题教学之中,有题为:“54元能够买多少块6元的蛋糕?”教师为此题添加情境:“今天是老师女儿的6岁生日,老师想买一些小蛋糕给她吃。她最喜欢吃我们学校门口XX蛋糕店的水果蛋糕了,现在我有54元,水果蛋糕6元一块。那么我能给女儿买多少块水果蛋糕吃呢?”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蛋糕店与蛋糕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学生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产生联想。如此对于课堂的专注度自然也会提升,解题的积极性从而得到提高,甚至会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气氛由此得到活跃。


        2借助信息技术工具,直观演示应用题要求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使得教育信息化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三年级应用题教学之中,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生动性、趣味性与直观性特点,来构建小学三年级应用题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直观性理解,让学生在更容易理解的范畴之中开展应用题解题,以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直观生动的课堂氛围。
        比如,小学数学三年级应用题教学之中,当遇到题目“小红和小华进行跳绳比赛,小红6分钟跳612下,小华5分钟跳520下,谁跳得更快?快多少个?”。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小动画,当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动画上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一同解题,学生更加专注,便更能够理解教师的讲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3重视解题步骤,增强学生解题条理性
        小学数学就是在开展三年级应用题教学优化改革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的解题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化进行解题步骤设计,来完善学生在应用题解题之中的解题思维,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解题习惯,从而强化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条理性,实现对三年级应用题学习效果的提升。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应用题教学之中,当遇到题目“影院有25排座位,每排可坐24人,我们想组织600位同学看电影,能否坐得下?你是怎么想的?”首先教师让学生养成“题干画圈”的习惯,把题目中所有的条件用圆圈重点画出,避免遗漏。接着学会分析条件:影院要坐下600个学生,那就必须要有超过600个的座位。座位是通过25乘以24算出,如果结果大于或等于600,则可以坐下,小于600则无法坐下。分析过后就可以进行列式计算,所有条件一目了然。
        4通过自命互测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在教学之中与学生进行互换角色,让学生在自己生活之中寻找能够设计应用题的素材,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应用题自创,并在复习数学应用题内容时,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梳理与整理,来实现对应用题设计目标的确定,从而换一种方式帮助学生开展复习。而应用题创设是为了解决生活所存在的问题,毕竟应用题主要来源于生活,所以在生活化教学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促使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将生活问题转化到应用题设计之中。而学生在设计应用题之时,应充分发挥自主性和主观性,将问题尽可能设计的更为合理,从而让教师进行解答。通过这种互动方式,使得学生与教师都能够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强化对自身学习与教学能力的理解,并懂得如何在应用题教学之中强化不足之处,以增强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5圈出关键字,强化应用题解题能力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圈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并借助关键词来分析题目所包含的解题思维,从而作为一个有效的解题依据,来提升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应用题解题之中,当遇到题目:水果店有1000千克苹果,上午卖出去475千克,剩下的要平均装在5个箱子里,每个箱子装多少千克?引导学生圈出“卖出”“剩下”“平均”这些关键字。“卖出”与“剩下”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东西卖出去了,变少了,应该要用总数减掉卖出去的,就能得到剩下来的是多少;而平均则是除法算式的重要标志,将一定的数量进行平分,用总数去除以份数,得到每一份有多少。
        总之,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生在学习应用题内容的关键时期,也是帮助小学生打下应用题解题思维的重要基础,在后期应用题学习之中,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解题思维,以此增强学生应用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妍.小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时考虑问题真实情境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
        [2]谢燕.浅谈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2(11).
        [3]潘金平.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