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教育改革逐渐深入,如今教学越发注重因材施教。而且,学生个性以及认知水平也促使教学方法以及方式不断更新。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如今新课标要对于教学质量以及有效性提出全新要求,所以教师需在教学期间开展分层教学,对层次不同的儿童需求加以满足。本文旨在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之中分层教学的运用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
前言:在小学教育之中,数学教学属于重要内容。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期间,应当遵循具体要求,并且确保儿童在学习期间可以对数学知识加以初步掌握。逐渐培养其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进而为其日后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但每个班级当中都存在层次不同的儿童,这要求数学教师按照儿童能力对教学方案加以调整,因材施教,开展层次化的课堂教学。
一、以学习基础为依据对儿童进行分层
在一个班级当中不同,儿童具有的数学基础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教师实施教学之前,对所有学生具有的数学基础加以深入了解,同时按照儿童具有的数学基础加以分层。对于基础不同的儿童,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同时要进行差别备课。数学教师对儿童加以分层,主要是为让儿童受到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激励其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学习,促使儿童实现不断进步。例如,进行“混合运算”教学期间,主要是为让儿童对混合运算当中加减乘除具体运算顺序加以掌握,同时对不包含括号在内的混合运算题目加以了解。因此,针对基础较好的儿童而言,其可以扎实掌握运算顺序以及运算规律,进行实际解题期间能够对相应的简便运算有关技巧加以运用。第二,进行快速解题。对于这些儿童,数学教师可专门为其布置一些较大难度的习题[1]。但针对基础薄弱的儿童而言,其首先应当对混合运算对应的基础算法加以了解,数学教师不应布置较大难度的习题,应该从简单习题入手,帮助其对运算规律进行逐渐掌握。
二、以学习目标为依据对儿童进行分层
数学教师在按照儿童具有的数学基础对其加以合理分组以后,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儿童运用相应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基础较好的儿童具有的数学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较强。数学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期间,可以给层次不同的儿童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数学教师可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
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数学教师可以制定稍微低一些的学习目标,这样可以调动所有儿童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对其学习需求加以满足。例如,进行“倍数与因数”教学期间,针对基础较好的儿童,数学教师可要求其对计算技巧以及方法加以掌握,同时记住一些常见数的因数以及倍数。针对基础较差的儿童,数学教师只需要求其对整数乘法以及除法对应的运算方式、因数以及倍数含义加以掌握即可。此时,数学教师可组织一些课堂游戏,以此来帮助儿童理解所学知识[2]。在此期间,数学教师可给所有儿童进行编号,并且要求编号是3的倍数的这些儿童站在一起,以此来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
三、以学习方法为依据对儿童进行分层
对于不同儿童来说,其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针对基础一般的儿童,可以把课后习题当作主体,要求其对基础知识加以充分理解即可。针对基础较好的儿童而言,数学教师除了要让其对基础知识加以充分掌握之外,同时还需强化课外拓展,不断培养其发散思维,并且引导其展开自主学习,对其学习方法加以尊重。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儿童不同学习方法实施分层辅导,进而促使儿童思考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不断提高。比如,进行“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让基础一般的儿童运用较为形象的学习方式,把一些抽象知识进行形象化,这样便于这些学生进行学习以及理解,同时培养其几何思维这一能力。再如,进行“鸡兔同笼”的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先按照儿童具有的学习能力对其加以分层,让处在A层级的儿童独自对鸡兔同笼这类问题的计算方法展开探究。让B层级的儿童没2-3个人一组展开探究[3]。而针对C层级的儿童,可由教师带领进行学习探究。这样一来,可以让所有儿童对鸡兔同笼这类问题的计算方法加以掌握,同时在教学期间对所学儿童学习方面需求加以满足,促使其学习效率不断提升。
结论:综上可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对分层教学这种方法加以合理使用,除了能够对教学形式加以更新之外,同时还能让教学更加适合儿童发展,促使其知识水平不断提升。数学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之前,可以以儿童的学习基础、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方法为依据对其进行合理分层,确保各个层次的儿童学习需求都可被满足,进而让所有儿童都能在课堂之上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马爱邦.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100-101.
[2]张爱军.在小学高段数学分层走班教学中构建班级质量协作体实践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1):123-124.
[3]汪琴芬.探究“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