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期   作者:刘光星
[导读] 小学数学在不同的年级对学生们的理解、动手能力要求也不同。
        摘要:小学数学在不同的年级对学生们的理解、动手能力要求也不同。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课堂知识与实践两者相结合,通过多样化教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有效性;方法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能够与人类的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产生十分紧密的联系。随着当下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够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展,而数学学习也能够推动理性思维的形成,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此背景之下,数学教学不仅仅注重学生们的成绩,更加需要教师从未来发展、文化修养等层面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不注重实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有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没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布置大量的课前课后作业让学生复习巩固,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对提高学生们的成绩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够跟上时代教学发展需求,因此这不仅仅不利于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缺乏积极性
        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才是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是课堂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些教师在进行讲课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照他们的思维进行学习,这种错误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完全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时间越长,学生也失去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应当充分注重学生们的学习主体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将课堂交给学生,激发他们自觉探究的意识,拓展数学思维。
(三)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在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不足的情况,一方面原因是教师工作十分忙,无暇顾及学生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教师不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自己占据主导地位,在学生心中树立极高的威望,这种不平等的地位不利于学生沟通主动性的发挥[1]。此外,很多教师会不留情面的批评学生,不愿意倾听学生的倾诉,不采纳学生的意见,吝啬自己的表扬,学生在与其谈话的过程中会产生畏惧心理,导致沟通受阻。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措施
(一)利用问题导学法,为学生明确方向
        在问题导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思维习惯,在反复引导之下学生的问题会变得更加有价值,逐渐形成一种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


        例如,我们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时,教师在给学生们讲授完章节知识以后就可以利用问题导学的形式提问“你们玩过扫雷吗?其实扫雷中的雷区都是可以计算,你知道怎么用概率计算吗?”教师可以利用这一问题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听老师讲解内容,分析扫雷中的概率知识[2]。接着,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在生活中哪些还可以用到概率知识。有的学生说“我们在抛硬币时,正反面的概率是多少?它们一样吗?”有的学生说“在箱子里装六个红色球、三个黄色球、四个绿色球,从中随意的抽取一个球,抽出红色、黄色、绿色的概率一样吗?都是多少?”学生之间通过相互提问的方式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生活实例转变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数学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数学的知识理念。对此,教师在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应当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利用生活化的例子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探索数学的奥秘。
        例如,我们在学习人教版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平面图形》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例如窗户、冰箱、电脑等,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些生活物品都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这些东西与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接着可以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亲切感,进一步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3]。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再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行分析,学习别人的优势和长处,全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我们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分成不同的小组,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将求解多边形的面积作为合作学习的主题[4]。学生能够在小组中提出自己的想法,让思维与思维发生碰撞,在实际的分析探究的过程中梳理知识,活跃思维,充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更为有效地把握数学知识和应用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启旭.探究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107.
[2]李虹.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64-165.
[3]黎美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有效性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102.
[4]陈维萍.优化课堂练习 构建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