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社会的发展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改革学校现有的课堂结构,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 合作 学习 探究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社会的发展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改革学校现有的课堂结构,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专注地学习、做到动静结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实现高效学习;如何与同学、老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如何才能科学地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有效地练习,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何反馈和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励自己学习,帮助自己纠偏补弱等,这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去探讨的。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善于安排自己的活动,不会独立学习,不管教师教学安排得如何出色,都无济于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
一、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入探索。
数学课的情景创没,是数学问题挑起学生在教学内容、生活情景、求知心理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求知、观察、实践、运算欲望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课的魅力。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一位老师在一堂数学课的导入中,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光明小学订做1500套校服,校长打电话给厂长,厂长说:“已经做了15天,平均每天做85套。”校长问:“余下的能不能在3天内完成。”厂长想了想说:“能”。这时教师问学生,厂长说得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在练习本上进行演算,并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很快验证了厂长说的是对的。
二、创设交流机会,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合作交流是指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互相交流对问题的见解和解决方法。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材的关键处,学生的疑难处,确定讨论交流的内容和方式。讨论时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广泛的信息交流,并发表不同的意见,有时还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深化对新知的理解与掌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的讨论,调节学生情绪,浅处深之,难处易之,遇挫之处激之,钻牛角尖时活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组成至少两人以上的学习群体,各成员间进行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每个人都充分参与学习探究,这种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不仅有益于探究的开展和学生特长的发挥,更有益于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养成,有益于学生学会尊重他人、陈述已见,达成共识,分享成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应考虑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发展。如:教学“圆的周长”引入课题后,面对手中圆片怎样知道它的周长,处于困惑阶段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想办法知道圆的周长。在互助、互动、和谐的气氛中动手操作,??生1:我的办法是用绳绕圆一周,然后把绳拉直在直尺上量出它的长度;???生2:?我在圆上先定个点,然后直接在直尺上滚动一周,量出它的长度。
?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思考想到绳测法、滚动法测出其手中纸板圆的周长,处于成功喜悦之中时,?有学生提出疑问:“黑板上画的、空中旋转的圆怎么滚、怎么绕?”?师:的确,用绳测法、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有局限性。师:那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就这样教师把学生引向更深一步的探索实验。同学们在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与同伴再度合作动手操作实验。终于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有关系;同一圆中,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可见,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能引导学生反复深入思考,有助于学生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探究性学习目标的达成。
四、搭建媒体平台,辅助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运用视频、录音、录像、课件、手机同屏等电化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将教学中难懂的文字表达转化为生动的影像,变静为动,变远为近,使单一的“教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为“教师、学生←→电教媒体”和“教师←→电教媒体←→学生”等多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实践证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变“苦学”为“乐学”。因为它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展示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增强自主探究效果。如在教学展示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配上悦耳的音乐和动感的画面,就会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及早投入到学习氛围中,愉快地渡过40分钟。
五、创建和谐的民主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良好的教学气氛,是成功教学的一把金钥匙,只有在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学习的学生,才会充满信心,朝气蓬勃。“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数学教学的前台。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激励,为学生创造一种乐于学习的环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在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六、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
给足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索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我们应给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探索学习过程匆匆而过。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热烈讨论时,千万不要因为教学计划而中断学生的学习过程。
七、课末及时总结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教师评价深化,学生总结延伸。通过一节课的数学学习和探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表现与学习收获体验,使学生向课外实践延伸。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评价,关注过程,关注再现,随时参照教学目标,并根据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新知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同时运用合理的措施(如调整教学计划等)予以补救或提高。学生则在总结中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知识能力延伸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追求成功的欲望和信心,从而向新的目标奋进。
总之,自主学习过程,必须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灵活地选择好适当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