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期   作者:周桂贵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改也随之出现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改也随之出现。近年来,我国的教育行业在快速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体现出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教学

前  言:
        数学教学是小学的一门基础课,在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应用,例如生活中的计算、开销等,但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深度学习、创造再创造能力不足,造成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停滞不前。现阶段,学生数学深度学习培养是课程改革中的首要任务,将动手操作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进而激发学生数学深度学习。教师应在备课时从教学整体性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动手操作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为学生日后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一、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较为贪玩,并且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都较为薄弱,在数学学科上处于弱势。同时,认知惯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来完成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无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全面理解和熟练应用,长此以往依靠“死记硬背”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无法提升,降低了数学学习质量,因此可以利用动手操作教学思路进行改变[1]。
(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在当前阶段,小学学生普遍缺乏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一方面,由于年龄较小且没有学习压力,导致学生普遍学生认为数学科目只要完成课堂内的学习即可,未能养成课后复习和自主深入学习的良好习惯,造成数学学习效率低下,数学理解能力仅留在表面,导致数学成绩无法提高。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多以单一的讲授形式进行授课,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得数学教学流于形式。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引导,将会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利用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深度学习,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提高教师课堂引导效率
        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教师在课堂数学教学中缺少与学生间的互动,也没有应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引导,降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数学教材进行识别,无法使本节课知识点在头脑中留下较为具体的印象,这样的问题降低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具体含义,也没有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这样的现象十分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而动手操作教学可以将这一情况加以改变[2]。


二、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动手操作教具的准备
        为了保证动手操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及学生需要在课前细心准备本节课的教学用具,且教学用具必须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特征,通常情况下可以准备计量教具、几何教具、趣味教具等。在教具准备的过程中需要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以内的物品,并且可以使学生通过教具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同时,教具也应从安全方面进行考虑,确保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会因教具对自身健康构成威胁。为了使教具充分发挥出其实际效果,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短树枝、树叶、胶水、彩纸等物品,使学生可以主观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3]。
(二)以动手操作营造学习氛围
        动手操作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有营造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促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中的教学氛围对小学数学教育十分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以教师单方面进行讲授,学生单方面听取知识抑制了创新思维的提高,如果课堂教学过于传统化会使学生无法提高创新能力。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将自身想法自由表达,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部分。
        例如,在进行减法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立讨论题目如18-9=?,由学生利用棒状教具完成计算,如以树枝作为单位“1”,先由18个树枝单位“1”站在课堂前,再从18个单位“1”中减去9个单位“1”,最后还剩下9个单位“1”,由此可以得出18-9=9,最后两边都是9个单位“1”,还可通过教师引导带入乘法内容,2x9=18。动手操作可以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创新思维能力,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三)以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利用动手操作教学优势可以使小学计算具象化,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动手操作将复杂的数学计算变的生动形象。例如,在进行几何图形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几何教具让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同学分别持有正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教学模具,再让同学举起几何图形教学模具代表相应的几何图形,并让台上的“几何图形”进行讨论,证明哪个“几何图形”是最稳定的,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以体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充分吸收。
结束语:
        在当前阶段,教师课堂教学不能单纯以讲解式教学为学生灌输知识,更多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进而将课堂教学内容全面掌握,为未来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段磊.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18(15):116.
[2]王佐环.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学,2017,8(18):116-117.
[3]陈琳.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7(25):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