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李佳楠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1月   作者:李佳楠
[导读] 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做起,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展现自我,发挥主体作用,用语文去观察生活,再现生活、用语文去实现探索世界的愿望。
       李佳楠 龙江县第六中学 黑龙江 龙江县161132
        摘要  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做起,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展现自我,发挥主体作用,用语文去观察生活,再现生活、用语文去实现探索世界的愿望。
        关键词  教育观念  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 学习兴趣
       
        2019年秋季开始,全国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部编本教材将带来三大变化,一、古诗文言文著作占比大幅度增加;二、语文作文题型新趋势;三、语文将成为未来重点趋势。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指出,“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这样的变化值得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去深思,很多教师还在沉迷于应试教育的语文教学中,按照考点讲解语文,初中语文被模式化、套路化,学生语文分数少之又少,语文学习兴趣急剧下降,再也看不到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侃侃而谈,再也听不到学生满腹经纶颂中华的激情演讲,再也看受不到学生情到深处。笔力千仞的精妙写作。
        以上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为什么语文课堂越来越沉默?为什么在铺天盖地的全国性课改的引领下,我们的课堂飘起来了,沉不下来了?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老师每天不厌其烦的备课,取得的成绩却不尽人意呢?为什么学生胆怯学语文?归根结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没有被激发。
        提到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可能很多老师会误认为“语文课多增加一些社会实践,学生动起来了,就会愿意学语文了。”其实这只是一个手段而已,实践课不等同于语文课,我所说的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是老师靠观念与调动、知识与文化的吸引、动情的引导。其实现如今,很多地方的小学语文教育已经走入误区,大多数学校为了追求小升初的成绩,给学生布置了数十遍的字词,学生已经厌倦了重复的、机械的写字,甚至不愿意写字,更不用说练字,所以语文成绩下降,孩子的写字水平也同样被扼杀在摇篮中。初中教师更是追随当地中考考试准则,研究考试规律,直接在教材上标注哪些可以讲,哪些不用讲,需要多次重复训练。学生每天在套路中生存,老师的课堂内容也是围绕中考语文考试内容讲解,却缺少了我们最想要的原本的“语文味”。
        所以如果想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还原原汁原味的语文课。
           其实,现在很多教师根据新课标的标准让语文课讲究一课一得,这种做法并不是不可取,但一节语文课中有很多知识点,甚至是一些关于文化的传承,难道就都能被取舍掉吗?我们在讲解《藤野先生》时,难道就只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吗?这里面蕴含着鲁迅的爱国主义热情难道只是就文章的那几句话来讲解吗?如果这样,那么,鲁迅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就不能被凸显出来。这篇课文必须要进行三课时,甚至更多,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鲁迅的经历,鲁迅同样表达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知晓,更重要的是鲁迅在救国救民之路上做过的贡献更需要讲解。这些东西考试可能不会考,但学生知道了这些才会在心底里敬佩鲁迅,从而理解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情感,学生会带着这份敬佩去拜读鲁迅的作品,增加自己的文学知识,
            再如:很多地区已经把古诗词鉴赏从中考中拿掉,有些教师觉得课程太紧,真的没有时间讲解,很多课外古诗直接留给学生背诵,告诉学生中考只考默写,我想,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从哪里来?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从哪里激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由谁来传承?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文文化遗产是否将要终结了呢?我们为何不把古诗文的大门向学生打开,让学生品味古诗词的魅力,诵读古诗词的光辉历程,见证古代文人墨客精炼而卓群的艺术写生。也许教师的观念改变了,语文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学生一定会随老师的观念改变而改变自己。
一、        教师正确自己的课堂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都会存在问题,没有完美的课堂,不完美的课堂才是最好的课堂,教师就应该在不断的修正与完善中历练自己。但很多教师,为了准备一些比赛,让自己的课堂跳不出毛病,甚至去做一些准备,提前向学生透课,并挖空心思在教学设计上找靓点。其实,大家都想错了,我们就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让学生浸润在语文的文化圈中,自由发挥,去研讨语文,去探索语文,去热爱语文。例如,在讲授《记承天寺夜游》时,以学生对苏轼的了解,及学生热爱语文的程度,我们完全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中的文言常识比较简单,所以学生可以互助解决,学生更可以查阅资料去品鉴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随后,教师再进行适当补充。所以教师首先摆正自己位置,你是一个诚实的引导者,学生就会是一个诚实的跟随者。踏踏实实地教语文,高高兴兴地学语文,学生也不会害怕了,因为没有规定的章法去束缚,这样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显而易见地被激发。
二、        教师用真情实感去带动学生。
        很多时候,我们老师都在抱怨当老师累,当语文老师更累。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相对来说要高,因为本身语文这个学科涉及的面就非常广,有的人甚至说,教语文也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实际也真如此,况且语文本身这个学科的知识也不少,所以,语文老师累,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但与其每天叫苦叫累,何不如生活中也在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呢?
        有句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好的老师生活中处处都在教语文,那么他所教出的学生是不是也能生活中处处学语文呢?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不会写作文,没有素材,又缺乏真情实感,原因就是不善于观察生活,认为很多东西都是理所应当的,自私意识特别强。如果这个时候教师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也许效果就不一样了。在《场面描写》作文训练课时,我注重对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启发,也把自己对已故父亲的怀念、不舍、敬佩,通过下水作文的形式与学生们分享,这里首先是一段行人过马路的场面描写,接着重点描写父亲这个点,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来抒发我的情感,字字传情,句句关情。例如第一句话的环境描写,一是为了暗示父亲病情的加重,二是为了烘托我对已病入膏肓父亲的不舍,再比如,最后一句的侧面描写,简单的五个字,就能表现出父亲的坚强,同时又照应了前面对父亲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进而表达我对父亲与病魔作斗争的顽强精神的敬佩。由此我再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场面?抑或是风雨无阻的接送场面、抑或是挑灯夜战的陪读场面、抑或是一日三餐精心准备的场面等等,我想这个时候学生头脑中多个难忘的场面已经给予跃然纸上。我想,这节课我是成功的语文教育者,既拉近了我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教会了学生写作技巧,同时,也潜移默化的进行了一次德育教育。自此以后,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被激发,学生愿意写自己生活的喜怒哀乐,愿意给老师展示,愿意与学生们分享,愿意找老师点评,愿意找老师谈心。这么多愿意最终就会凝结成“愿意学语文”。
        教学中,总是在不断摸索前进,看到了当今教育存在的问题,自己也在问题中困惑与挣扎,但总有一个宗旨在指引我们,那就是“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如果全中国的学生都喜欢语文,那么我们的使命是不是就完成了呢?作为语文教育者,教语文一直在路上,课堂中教学生,课下,我们教自己、亲人、朋友。不断的教与学中成长自己,铸就学生的辉煌。顺应时代变迁,改革教育的同时,不忘初心,不忘原汁原味的语文课,不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不忘语文教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不忘生活中做一个真实的自己。用我们的初心和真心去教语文、践行语文。
       
        参考文献
        [1]封金霞.我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J].新课程(中学),2014(6).??
        [2]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之管见[J]. 孙爱军.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06)
        [3]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 王廷安.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