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芳 龙江县志刚小学校 黑龙江 龙江县161132
摘要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这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合作探究,表达见解。对此,“少教多学”这一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 少教多学 课前预习 交流探讨
在新课程改革的强势推进下,全国各地学校开展了教育改革,各种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实践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这些教育思想、理论,它们的基础和核心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这个主题。其中,“少教多学”这一模式广受师生好评,应用也是最为广泛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该模式进行了研究,现在谈谈自己对该模式的应用。
一、 课前准备——充分而有效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即学生根据第二天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学前自学。我所说的充分而有效,就是预习要保证质量,保证效果,保证时间。预习要有所“思”,有所“得”,有所“疑”。不可为“预习”而“习”,切忌走马灯似的大致浏览。教师根据学段目标对预习内容和效果需有着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系统引领下,学会预习方法,基本在课上完成。语文主要是对课文的朗读和认字、写字的掌握,数学是对问题的理解。中年级学生在掌握方法后,回家独立完成,有些教师也在课堂引导。语文增加了对课文内容的概括、疑问,数学增加了对问题的解答和练习。高年级学生要更进一步,语文要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在书中标记自己的所思所得。数学能根据例题再编类似的问题。学生预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所学新知的提前接触,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情况有大致的认识,便于第二天课堂教学时有重点的研究和学习。课前预习要坚持下去,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总结,长久以往,学生预习成为自然,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益处。
二、 定向学习——问题为主线的交流研讨。
学生在预习时生成的问题,在上课前由小队学科长进行整理,形成小队问题。在课堂上,有部分时间对小队问题进行研究和交流。这个时候,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就成为一个小老师的角色,带领其他同学在教材中找依据,进行解答。当然,每个小队也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可以生成为全班问题。教师将全班问题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在小队内进行二次研讨,解决其他队的疑问,最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成为共性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由小助理和教师带领大家进行交流。
以问题为主线的交流研讨,忌讳“一言堂”,每个学生要有自己的见解,不可随波逐流。这就要求教师在小队研讨时密切关注每队的情况,及时进行干预,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
三、 课堂展示——学生为主角的自我展示。
学生在小队内进行研讨后,要进行班级展示,展示分为个人展示和小队展示。个人展示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解答。小队展示,是小队成员在小队长的带领下,分工进行阐述,有的同学负责回答,有的同学负责。个人展示一般是对浅显易懂的问题进行解答。而小队展示一般是对内容比较多,有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无论是个人展示还是小队展示,其他同学可以随时提出质疑和补充。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仔细倾听,对所学的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展示环节有固定的展示语,提醒所有同学进行倾听。展示完成后,要及时对展示的个人或小队进行评价。可以由学生评价、小助理评价或教师评价。评价语言要得体,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其继续保持或努力改正。
四、 精讲点拨——教师为引导的深度提升。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让学生取代老师。因为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还应在适当的时间站出来进行点拨。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对知识的理解会上升到更深的一个层次。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不需要老师的点拨,就能够得到知识的升华。但是大多数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只听学生的讲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能达不到目标。这些学生需要教师对知识点的精准讲解或点拨。教师的讲解点拨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进行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馈进行判断,如果知识点浅显易懂,学生掌握情况非常好,这一环节可以省略。如果小助理或各科学科长自身能力强,个人素质好,也可以由他们进行小队内的讲解点拨。
五、 检测训练——因学生而异的及时检测。
主题训练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教师在设计训练题时,要因人而已。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或者考查对知识整合应用。而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直接检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即可。一节课要有五分钟左右的检测时间,太少不利用知识的巩固,太多易造成学生的疲累感。一般情况下第一题可以让学生写在一张纸上,学生在进行其他练习时教师抓紧批改,保证下课前返回到学生手中,对还有问题的学生可以进行课下辅导。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让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也有进一步的提升,这一学习方式的应用对学生、课堂和教师都有显著的益处。在我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会继续进行探究,让教学过程和效果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星昀《浅议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少教多学,高效课堂”》
【2】徐宝琴《实践小学数学的“少教多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