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然 七棵树镇中心学校 黑龙江 龙江县161111
摘要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说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能感受和理解内容,学会欣赏,对于人物能有自己的评价。要提高阅读质量,让学生在读过一篇小说后,有所思,有所悟。
关键词 多元化 多角度 灵活
(一)多元化解读小说的主题
在过去的教学中,很重视文章主题的归纳,而且主题的归纳趋于传统化,单一化,面对这一教学现状,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会,使学生能多元解读小说,能多角度进行解读,能在不同情境中有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学习《变色龙》一课时,不仅仅将主题拘束在通过描写一个不知廉耻,欺软怕硬的人物形象,从而揭露沙皇统治下的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在教学中,有的同学从写作背景和文章的环境描写分析,思考如何在那样的黑暗背景下乐观生活,在困境中本分做人。多元解读主题,是对学生的思维的解放,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和运用知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二)灵活处理小说的各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无论在分析小说还是解读小说过程中都十分重要,但是对于这三要素的处理要灵活,要结合文本特点及学生特点,切勿走向僵硬化、形式化,破坏小说故事的完整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小说各要素要学会灵活处理,针对不同文章予以不同的处理,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汇报读后感受,提出各自的疑问。这样即便是不通过传统的情节要素分析学生也能够理解把握文章。在对人物的处理上灵活性更大,有些同学通过分角色朗读,通过语气的变化领会人物性格,有些同学通过人物外貌上的变化对比,体会环境人情世态对于人物的影响,还有的同学通过观看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看不同人对于小说主题和小说中人物的的解读等等,灵活多样的处理会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
(三)多角度的分析小说教学内容
目前大多数教师运用的小说教学方法还依旧存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即“分析题目,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概括主旨,总结写作特点,布置作业”。这样单一的模式久而久之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无法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更无法在阅读中产生独特感受。而在小说分析上多数采取各要素的直接分析法,针对这样的传统模式,我觉得我们可以立足教材,选取类似文章进行对比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把握教材,同时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示例作用,如阅读《孔乙己》和《范进中举》这两篇文章时我们可以看到两位作者笔下的两个主人翁虽遭遇不同,孔乙己没有中举不会营生、又死爱面子,最后成为人们的笑料、社会多余的人。通过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力的控诉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范进苦读书多年,老年中举,没想到一中举就倍受邻居、亲戚朋友甚至陌生人的爱戴,喜极而疯,这也就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讨伐和批判。一比较就更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更能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对于小说教学,教师要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多角度的对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四)注重提问技巧
每个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提问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提问中教师不要以自己为主体来设置问题,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真正的了解学生在阅读中的疑问,进而教师在整合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来开展课堂教学,相信会有不一样的课堂。“不启不发”提问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不仅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教学,而且还要注重提问的技巧,善于发动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进行解答,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变色龙》时教师可以这样来提问;“小说多次写到警官奥楚蔑洛夫改变对狗和赫留金的态度,这是为什么呢”此问意在引导学生注意狗的主人。“小说多次写到奥楚蔑洛夫在得知狗主人变化时他的外貌都有什么变化?”此问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主人公的外貌变化,挖掘其社会根源。提问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生发独特的感受,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质疑,在阅读后乐于交流。
(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授小说中,要让课堂成为开放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自由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喜欢朗读的自由朗读,当然在一些地方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合作探究上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发挥小组的优势,利用好小组的作用。在设计问题时,由浅入深,让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其中,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例如在《变色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共变了几次脸,都是在怎么情况下变脸的,还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朗读,通过朗读时学生的语气和表情来分析人物形象。课下鼓励学生尝试改编小说,引导学生尝试写小说评论,创作小说等。
语文的学习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因此在这条教学之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道路需要我们去摸索,去探究。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小说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发展思维能力,从作品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罗明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 2008.05
【2】《教育新视野》胡德方 杭州出版社 , 2012.11
【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侯彦宏 《魅力中国》 , 2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