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旱地玉米增产的途径与措施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1月   作者:刘明明
[导读] 主要对旱地玉米的增产方法及措施进行阐述。
         刘明明
        哈尔滨市阿城区蜚克图街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333
       
           
       
        摘  要   主要对旱地玉米的增产方法及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  旱地玉米   增产途径   措施
           
       
       
        我国种植玉米的面积约3亿亩,其中约2亿亩分布在半干旱和半湿润的丘陵旱地和没有灌溉条件的平原旱地上。玉米栽培主要依靠自然降雨,所以又称为旱地玉米。玉米是一种需水较多的作物,春玉米的需水量为250~300mm,玉米各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不同,播种、出苗到拨节的生育前期需水量较少,约占总需水量的21%;拔节、抽穗、灌浆到蜡熟的生育中期需水量较多,约占总需水量的75%;生育后期需水量偏少,约占总水量的4%。为了保证玉米的生长好、产量高,在各发育阶段必须按照玉米的需水量来供给其水分。各季节的自然降雨虽有一定的规律,但其变化较大。因此,降雨量常常不能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而发生干旱。按季节分有春旱、夏旱、伏旱和秋旱,在玉米的不同生育阶段产生不良的影响。春旱、夏旱多发生我国北方地区。春旱影响玉米出苗,造成缺苗断垄;夏旱正是玉米需水较多的时期,影响较大。在我国有时出现春夏连旱,不仅播种困难,就是播种出了苗,也会因长期缺水造成玉米苗干枯死亡。旱地玉米高产的最大障碍就是干旱。因此,克服或减轻不同季节的干旱是玉米保丰收最重要的环节。怎样抓好这个环节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蓄住降水是旱地玉米增产的根本途径
        旱地玉米产量低的最主要因素是土壤墒情不足,影响玉米的正常发育而造成穗粒数和干粒重低,以及缺苗严重导致每单位面积穗数不足。要提高旱地玉米的产量,首先必须保证苗全苗壮,其次在苗全的基础上,争取穗大粒多、百粒重高。要实现苗全,每单位面积穗数多和穗粒数多、百粒重高,就必须保证有适宜的土壤墒情。可是,在旱地玉米种植区,自然降水不足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克服的。因此,如何蓄住自然降水,保证好土壤墒情,就成了当务之急。各地的玉米生产实践经验证明,蓄住自然降水的措施主要是加深耕层、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的结构以及适时耙地和中耕松土。
        1.1加深耕层:适当深耕、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能接纳较多的水分。玉米播种时进行深耕是不太可能的,一般在秋季进行深松整地,加深耕层,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深耕的尝试,一般在30厘米左右,并逐年加深,以免一次耕得太深,把生土翻到地表,影响当季的产量。
        1.2增肥地力: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增加化肥的股入量,以无机促有机,使土壤有机质增多,改善土壤的结构,是蓄水保墒的重要措施。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最有效的措施是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有机肥与秋季起垄夹肥时施入,秸秆还田时抛洒秸秆腐熟剂以促进秸秆腐烂,进一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1.3中耕:中耕是保墒的基本措施,可以疏松表土,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大豆在拱土出苗时深松放寒,分枝期和花期进行中耕,如果干旱可适当增加一次中耕,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分蒸发,进而缓解干旱。玉米在出苗后深松放寒,拔节期结合中耕进行根际追肥,既能补充养分又能抗旱。
        2.增加玉米本身对干旱的抗性和耐性
        2.1选用抗旱或耐旱性强的玉米品种:研究证明,不同的玉米杂交种,对干旱的抗性和耐性不同。一般来说,抗旱和耐旱品种在干旱条件下可维持较高的水势,较低的细胞渗透性,叶片气孔阻力大、质膜透性低,叶绿素含量高,脯氨酸含量高,硝酸还原酶活性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如能选用抗旱、耐旱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就能在干旱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产量,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益。
        2.2对种子和植株进行抗旱锻炼:对种子进行浸种后再晾干播种、能提高细胞原生质的亲水性、粘性、弹性及凝聚温度,减轻干旱的危害;对幼苗进行蹲苗,可起到控上促下的作用、促使根系发达,扩大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范围,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保证植株能健壮生长,从而获得较好的收成。
        2.3使用化学调节物质:对玉米使用适宜的化学调节物质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能提高其新陈代谢活性,促进根部生长,增加原生质的粘性和弹性,达到抗旱和耐旱之目的。如用ATP生根粉、氯化钙、荣乙酸、抗旱剂浸种,叶面喷洒硝酸铵水溶液等。
        2.4防治玉米病虫害:病虫为害能加剧植株体内水分的散失,降低对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及时防治病虫危害。能提高玉米对干旱的抵抗和忍耐能力。
        3.提高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在玉米生产中,降水量相同而产量水平却差异显著的现象很多,其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发挥有限水分的利用率和水分的增产潜力。因此,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措施很多,除上述的保墒措施和增加玉米自身的吸水能力,防止和减少叶面蒸腾的措施之外,重要的措施还有科学施肥和合理密植等。
        3.1增施磷钾肥及氮肥。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是按所需的比例吸收的,单独增施任何一种肥料,都难达到预期的目的。目前,旱地的缺磷现象相当普遍,随着长期增施氮肥、磷、钾的含量明显不足,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增施磷钾肥,不仅能保证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对磷钾的需要,还能提高玉米的抗旱性。因为磷能促进有机磷化合物及蛋白质的合成,钾能改善植株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提高原生质的水合能力。增加作物的水含量、还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以利光合作用的进行。如氮肥过少,根系生长不良,不利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若氮肥过多,叶片生长过旺,蒸腾面积过大,也不利抗旱。此外,增施硼砂和硫酸钾等微量元素肥料、也有提高抗旱能力的作用。特别是用硫酸铜浸种,还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3.2合理密植。在旱地,玉米的株数少,或者是株(行)距设置的不合理、土壤水分得不到充分利用。相反,如果种植的密度过大,土壤水分也满足不了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穗小粒少且粒重低,单位水分的增产效益降低。因此,必须根据土壤摘情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和适宜的株(行)距配置。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旱地玉米生产过程中,我们要结合生产实际不断研究和探索粮食增产的措施与途径,这对于提高农业种植效益和农民增收致富是非常重要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