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敏 黑龙江省龙江县杏山镇中心学校 黑龙江 龙江县161100
摘要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青少年体育和校园足球作出重要批示。当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仍有待提高,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体育教师们应提高认识程度,应以“健康第一”为目标,采取措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提高认识 学生健康
世界卫生组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而全面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保持完善的状态。”既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学生在学习体育健康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自己的体能。而体育学科对学生健康的影响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校体育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头脑反应能力,使头脑更清醒、思维更敏捷,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提高学生的心肺水平。据调查经常参加学校体育运动的学生肺活量能达到3500左右,而不愿参加学校体育活动的学生肺活量在3000以下。学校体育能促进学生骨骼、肌肉的良好生长发育,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另外,经常参加学校体育运动能增强人体白血球数量,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可以让学生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学科的中考成绩由过去的30分到现在的50分,据分析今后还有增加的趋势,可见国家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我们体育教师要做到: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使更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学校体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化劳动代替人力劳动,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造成了如今的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不能面对挫折,心理素质差等问题,如此下去,他们很难健康成长。而学校体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体育课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必须具备顽强拼搏的精神。
学校体育运动具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锻炼毅力、超越自我等优点,同时又能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果断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例如:在举行拔河比赛中,学生的团结协作、永不服输的集体主义精神就能充分的体现出来;在长跑比赛中,学生的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就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所以说学校体育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学校体育调节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都知道,上世纪60年代是乒乓球项目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其实体育不仅仅有外交的功能,它还能调节人与人之间良好人际关系。学生在参加学校体育运动的不同项目中,学生的情感就会有不同的体验,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愉悦与痛苦、愤怒与憧憬等等交织在一起,而在一定空间里,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充分交流,从而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体育活动或比赛中,同学之间需要互相理解和尊重,顾全大局、配合默契才能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例如:排球比赛中承担二传角色的学生,假如只顾自己出风头,而不给主攻和副攻传球,忘记了自己的职责,这样只能丧失得分机会。
四、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人的精神和心理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质量,就显得特别有意义了。尤其是现在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心理的波动较大,加之面临升学的压力,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调节,将会给学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独特的优势,通过体育运动,具有调节、宣泄情绪和压力、转移挫折后冲动的作用,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足球赛、长跑、篮球赛等体育项目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体育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将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有效结合,通过各项体育锻炼引导学生学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转化为自己运动和学习的动力,更好地预防学生抑郁、焦虑等情绪的产生。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体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学生的身体、精神、情感、智力的和谐发展所服务。
参考文献
[1]杨荣远.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论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6
[2]蔡清顺,袁斯琴,毛海涛. 基于人的现代化的学校体育及其整体设计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
[3]郝国军. 体育锻炼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