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素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什么影响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1月   作者:杨金梅
[导读]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金梅 龙江县育才学校 黑龙江 龙江县161132
        摘要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科学素养   学生   教师   观察能力
        二十多年来,我始终任教英语学科,在这么多年的教学当中,我不断地学习新知,由于教材不断地在变化,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但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宗旨却没有改变。科学素养从大的方面说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从小的方面讲,其实就是从小培养学生怎样学习,特别是学习方法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集中学习的时间较短,只有十几分钟,有的个别孩子十几分钟都达不到。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都很困惑。怎样才能让这样的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呢?我们学校现在进行一种教学模式“四段一评”即1、自主探究——自学 2、小组合作——合作 3、交流展示——展示 4、总结提高——拓展。我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发现学生自律能力强的,能够按这一模式进行学习,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却不能按照这一模式进行学习,如果长期进行下去,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有些学生会完全放弃学习,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我们的英语课程已经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小组合作的精神,但是,也有个别的学生不会合作,总是在做英语游戏时告状:老师,他不让我玩。这时,我总是想,是不是只有玩才能让这些孩子有兴趣,在玩的时候,他们是不是能学到一些知识。我给了他们一些材料,让他们尽情地玩,玩够以后,问他们,你们从玩中学会了什么,他们眼睛直直地望着我,一声也没有,也就是说,他们玩的没有一点规律,也没有一点目标,只是玩,也玩不出什么特殊的方法。这样的学生每个班都有,并且还不是一个两个,是几个甚至十几个。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发现,如果想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从最基本的观察能力做起,也就是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入手,让学生自觉养成观察的好习惯。例如,我在讲授四年英语的时候,就建议学生自己动手种植一些花,从种子的观察开始,一直到开花、结果。并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能按要求去种植,但是只要每组里有一名同学或者每班里有几名同学动手种植了,其它同学都可以进行观察、分享。并且要求学生先观察上、放学路过、看到的,再观察自己家里有的;最后,再把自己种植的植物拿到学校与同学们观察到的进行比较,找出规律,进行分类,通过这一系列的观察比较,学生们很好地掌握了知识,学会了观察。
        再如,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如蚂蚁、蟋蟀等,我先让他们自己去找,到什么地方去找由学生自己决定,并由学生自己亲自去捉。


有的学生很快就能捉到,而有的同学就捉不到,捉不到的同学寻找捉不到的原因后,再与其他同学进行共同观察这些动物。课后,我还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喂养这些小动物,做好观察记录,并学会与小动物进行英语对话,通过一年多的定向观察,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知识面也广了,英语对话能力也提高了,也乐学了。
        通过定向观察能力的培养,我感到学生的变化很大,首先,以小组合作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创造的机会,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多,班级同学之间更加团结友爱,凝聚力更大了;其次,在课堂上,给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空间,极大发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探究兴趣。如在学习单词“水”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自选观察材料,观察仔细,而不同的学生观察角度也不相同,有从颜色观察的、有从水的混浊入手的、也有观察水中的食盐颗粒是如何消失的,更有甚者,自己去品尝水的味道。不同的观察途径,却达到了相同的效果;再次,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在活动中发现了自我潜能,让学生树立起了对自己、对人生的自信心,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钻研、创新。
        在英语教学中,我不断地教给学生不同的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推理想像法、分解观察法等。让学生利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去观察同一事物,这样学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在观察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特别是对一些能变化植物的观察,一定要观察到位,否则会出现不同的观察结果。而对学生不感兴趣的事物,观察是不会细致、反复、长久的。这样,我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增大感知事物的动力。我还重点培养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观察的习惯。例如在教学“空气”一词时,我首先让学生用眼睛观察周围的空气的颜色,学生观察得出:无色、透明。然后,让学生用鼻子闻一闻切开的苹果是什么气味,再比较空气是什么气味,学生得出结论:空气没有气味。学生用嘴尝后得出结论:空气没有味道。这样,经过以上的各种感官的观察,学生便明确空气是透明、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即记住了空气的读音,又了解了空气的性质。
        在观察过程中,我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完毕后,要让学生养成记录的习惯。此外,观察的结果往往只是人们感性上的认识,要把它上升为理性的概念,使学生逐步养成了有序有效的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身的素养就会得到提升,连带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很多认识还不完全,只有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形成一定的观念,我们做为教师,只能从小事抓起,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利于学生的发展,才能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马蓓 .《魅力游戏,快乐教学》
        【2】本文部分观点来自于网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