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敏 黑龙江省龙江县柳树中心学校 黑龙江 龙江县 161132
摘要 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呢?本文浅谈了作者在农村语文课堂上十几年的点滴心得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学什么 学会什么 怎样学
第八次课程改革开始至今,已经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无数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改革的路上跋涉求索,目的就是为了探索更好、更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而无论任何一种课改模式,最终所要达到或者实现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为了学生的发展。那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就一定会落到学生学习能力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而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应该在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上。那么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呢?我将自己在农村语文课堂上十几年的点滴心得梳理如下:
一、 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我要学什么?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有明确的知识指向,学生能够清晰的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而语文学科作为一个工具学科,它更加注重的是积累。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是盲目、困惑和无从下手。可能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也是面面俱到、毫无重点。这样的结果便是学生学的累而无所收获,教师教的苦而成绩不高。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或者目标过多。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道学生目标是什么或者过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无力完成进而放弃。
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第一件事便是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要掌握的有哪些内容。这样,整堂课就要完全围绕着学习目标去展开,学生有的放矢,教师重点突出,就可以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优异。
二、要让学生明确的知道我要学会什么?
可能有的教师会提出质疑,说我每节课都有学习目标,而且会把学习目标明确的写在黑板上,或者在导学案中明确标出。但是学生依旧不知道学什么,似乎学习目标只是课堂的一个环节,而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所在。这又是为什么?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便要反思,我们为学生设置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学生能否达成?我们都知道,学生是不一样的,有成绩特别好的,有一般的,也有成绩稍差的,那么我么在设置学习目标的时候就要全方位的去考虑,也就是说要将目标分层化。不同的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的目标难易程度以及数量不会相同。有的同学可能只能完成简单的字词读音和解释,那么我们就要求他们能够会写、会注音、能组词、可以造句就算完成任务。
有的同学在此基础上可能还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那么我们就为这样的同学设计两条学习目标。可能有的同学还能找出修辞、描写、还可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就为这样的同学设计三条学习目标。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这个目标对他来说可以完成。反之,我们设置了诸多的学习目标,但是学生根本完不成,反而产生了语文学不会的思想,那样的目标,还不如没有目标。
三、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我要怎样学?
学习目标是我们要获得的成果,在获得成果的过程中,我们便要强调学习的方式与方法,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样一种方式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合作与分享意识。更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明确的告诉学生怎样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自学与研究的习惯。这是一项艰难而漫长的工作,是一项更加重要而有意义的尝试,这也是我们探索课程改革的精髓所在。
就我的课堂教学而言,自主在课外,合作在课上。这样一种授课与学习的方式建立在班级全体同学明确的分工与教师和生生之间的监督与督促。
自主在课外指的是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内容,全部留作学生预习,这一部分知识其实十分简单,每一篇文章最基础的字词的读音、解释、包括文言文的字词的读音、解释都是学生通过字典、工具书能够独立完成的。完成了字词便扫清了阅读的障碍,学生便可以进行文章的自主阅读。这里我采取的做法是只要求能够了解主要内容即可。这两项内容都是学生独立可以完成的。学生将完成的情况用学习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就算完成任务。接着便是监督,谁负责监督呢?不是老师,学生负责监督,班级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六个组员,其中一个组员就负责检查字词,每天一遍。再来一名组员就负责检查阅读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每学一篇新的文章便检查一次。这样负责检查的学生培养锻炼了能力,他首先要把自己负责的内容弄懂、弄通,还起到了刺激他主动学习的作用。
那么,其他的组员是不是就没事干了呢?不是,班级所有学生都有分工,每天一篇小日记一名同学,每天找修辞与描写手法一名同学,每天检查练习册的完成情况一名同学,每天检查钢楷一名同学,每天提醒大家准备好学习用品一名同学,每天组织大家进行一分钟口头作文又有一名同学……班级里每一名同学都在监督别人,同时也都被别人监督,这样没有边缘化的学生,大家都在努力的完成自己负责监督别人的学习内容又都在努力的完成别人监督自己的学习内容。
课堂上,每一节课我基本只提出一个大问题,大家就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学通、学透即可。那么这样一个问题就是需要思考,有可能独立无法完成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合作讨论的机会。还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全组讨论,组与组之间可以竞赛,一个小组不会回答的那么全面,其他小组再进行补充。这样,在合作中大家把问题解决了,知识学会了。当然,这部分知识一定还会有一小部分个别同学无法理解,那也不必强求,只做学生能够做到的要求,简单的字词、修辞、描写、文章主要内容学会即可。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总有这样一个感触:语文不过是表达,不是用嘴就是用笔。只是被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让学生变得离语文越来越远。所以,在课程改革的大语文观念的指引下,我想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让学生学会语文,而是让学生爱上语文,当学生对语文充满了爱,那把语文读懂学会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