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单元教学过程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2月   作者:史佳瑞
[导读] 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整体把握,以教材编排程序为基础,用因地制宜的观点,精心设计符合实际的教学程序,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解决实际问题。
        甘南镇中心学校  史佳瑞  黑龙江齐齐哈尔162100
        摘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整体把握,以教材编排程序为基础,用因地制宜的观点,精心设计符合实际的教学程序,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单元教学  全面分析 调整序列  分散难点 培养能力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单元教学的研究成就,为中学语文教材的科学编排和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排教学系列,且每单元之编排程序固定,依次由讲读课文,自读课文和综合性学习三部分组成。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整体把握,以教材编排程序为基础,用因地制宜的观点,精心设计符合实际的教学程序,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解决实际问题。
一、        整体把握,全面分析
        实行单元教学的重要一点,就是把握整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将单元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认识,尊重教学规律,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连贯性;从美学的角度讲,就是给学生再现一幅完整的画面。
        首先,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到“点”(单元基础知识)与“面”(单元课文)的自然结合,明确单元整体知识的教学要求,将单元知识要点融会贯通于各篇课文之中,既把握住整体,又使“点”有所突破。使学生既对文章的字、词、句、段有较深的了解,又具有对文章全面分析,整体归纳,筛选信息的能力。
        其次,重视强化“阅读、听说、写作”训练,把握整体。“单元知识和训练”是语文教材内容的一部分,也是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基础知识”、“阅读训练”、“听说训练”和“写作训练”四项内容。教师应按计划及时强化训练,使学生既增强了语文综合素质能力,又增加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        针对实际,调整序列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活生生的施教对象,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授课序列。比如,我讲完一个议论文单元,接着讲文言文,并“打乱”了该单元的编排程序:先指导学生课内自读一篇难度较小的课文,再讲读难度较大的课文,并注意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学生阅读时发现的问题。这样,学生一连气就学习了四篇议论文,既达到了强化训练的目的,又避免了厌倦情绪。最后再让学生课外自读一篇记叙文后,收到较好的效果,使学生不至于产生枯燥感。
        三、灵活处理,分散难点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是“全息性”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语文知识的综合体,并不像数理化等学科那样,其知识结构是“网络性”的,有很强的系统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单元与单元之间,各单元内三类课文(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之间的教学程序,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保持动态,新鲜感而充满活力。这样,不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将师生的潜在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在同一册教材中有两个体裁相同的单元(如两个议论文单元或两个小说单元),为了分散难点,避免单调枯燥,可以分别安排前后半学期各处理一个,而且在授课程序上也可适当做些调整,既按编排程序讲授该体裁的起始单元,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处理第二个单元。
        四、随机应变,巧妙安排
        单元教学的巧妙性,就在于它根据学生学习情绪变化等情况,随机应变地调整授课程序,重在“巧”字上下功夫。比如一段时间里,一些学生被其他学科接连的考试,因成绩不好而情绪低沉,上课没精打采的。为了能使他们很快振作起来,又不进行空洞的说教,我改变了原计划的讲读课文,临时改变为课内自读。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五、对比教学,培养能力
        一般来说,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文章都具有可比意义,采用比较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而且能大大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水平及自学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把握住整体,因地制宜,针对实际,灵活巧妙地进行单元教学,优化单元教学的过程,就会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的能力,从而探索出单元教学的最优过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