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观摩课的反思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2月   作者:李侠
[导读] 10月18日有幸参加了甘南县小学语文教师的观摩课,历时两天的历程我们听了四节课,给了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以后的教学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下面我就把自己的所见所思进行一下阐述
                 黑龙江省甘南县查哈阳农场第二小学  李侠  黑龙江齐齐哈尔162100
       
         【摘要】10月18日有幸参加了甘南县小学语文教师的观摩课,历时两天的历程我们听了四节课,给了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以后的教学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下面我就把自己的所见所思进行一下阐述
        【关键词 】 王戎  观摩课   枯燥性     朗读的技巧
           10月18日有幸参加了甘南县小学语文教师的观摩课,历时两天的历程我们听了四节课,各个老师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王余洋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给了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以后的教学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下面我就把自己的所见所思进行一下阐述。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王老师上课前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黑板的左上角,当时我没明白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只是以为让在座的所有老师知道他的名字吧!接着按常规师生互问候后学生落座,老师出示了PPT课件,让学生齐读本节课的题目,要读的干净利落,接着老师进行第一环节导入,这是我的本家都姓王,但老师没有他出名,显示出了老师的幽默和谦虚,老师开始指导学生写“戎”,戎就是能文能武的意思,并且简介了王戎的生平。分析:老师简短直接的导入让学生对王戎有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都知道好的课程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说设计好的课程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老师说我与本文的主人公是一家,既让学生记住了老师的姓也给参加会议的老师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此句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第二环节就是进入新课,1.还是课件出示原文,让学生读并提出要求:句子读通顺,字词要准确。要干净利落。2.接着让学生读,读出韵味来。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读准不难,读流利也简单,只是要读出古文的韵律来对于孩子来说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学生读文我们老师感觉不错了,可是一一被老师否定了。3.接着出示带分节号的课文,学生这次读起来停顿就做的很好。老师抓住此环节给学生们范读了一遍,并让学生模仿,这次孩子们读的真是有模有样,王老师接着指导孩子们读文要做到,文断气不断,文停气不停。再让孩子们模仿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掌握的文言文的朗读技巧。4.接着老师问孩子们听到过回声吗?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回声读,大屏幕上出示了带有红色字体的原文,学生们读红色字体的文字,老师读原文,孩子们读的有声有色。分析:老师设计此环节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注意力和朗读能力,更加深了对文言文的理解。反复几次回声朗读为本节课又画上了浓浓的一笔,对我也很有感触。教师的示范朗读比音频更有优势,能让所有人感受到王老师坚实的语文基本功,这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有感触,一篇课文读下来虽然很费嗓子,但我觉得学生反映比较好,尤其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一群天真无知的孩子来说老师的范读更为重要,有时我们的范读没有可能在语音的标准性,朗读的技巧的专业性上会逊色于专家的朗读,但由于真实存在只要老师专注的态度来朗读,沉浸在文本中一样可以激发学生热爱文言文的兴趣。5.古今文对比,还是让孩子们看PPT出示文言文让学生找出其不同点,多个孩子的回答发现了文言文的特点。(分析:此环节应该是训练学生的细致的观察力,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很相近,值得我去借鉴。)
        其次:引导想象,启发思维。
        第三环节就是课堂研究,老师出示问题:1.王戎为什么不去道旁李?2出示画面让学生说一说折枝什么意思?3.为什么唯王戎不动?老师并问学生们平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怎么办?学生回答问父母,查字典看注释接着老师补充看插图有时也能读懂意思,接着出示折有以下四种解释在这里是哪一种,学生说出来弯曲的意思。竞走:争着跑过去。接着出示几个带走的成语:疾走如飞、飞禽走兽、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学生弄清了走就是跑的意思。第四环节、借助注释讲故事:学生都能把文言文变成现代文讲出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注释把文言文变成现代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环节、换角度讲故事:1、如果你就是王戎--- 。2、如果你是诸小儿----。3、如果你是一位路边的老者---。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模仿以上人物来复述课文,检测学生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及时给予补充,更加夯实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再次:拓展课后阅读空间。
        课后布置阅读《世说新语》读一读王戎观虎、孔融让梨、杨氏之子。(在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前,教师把《世说新语》中的一些故事名字打在大屏幕上,把课内外阅读有机联系起来了。课标中指出,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通过平时的阅读活动加强语言材料的积累,要求广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广泛阅读活动,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喜欢上文言文。)
           反思:本单元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本文教学重点是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文的预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语,学习古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中“志人”方面人物的特点文章,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围绕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一堂符合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本节课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加强诵读教学方面的指导,并且在教学中进行了多种方式的诵读,有意识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渐积累感悟文本,体会文章内容及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本单元的人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教材在三年级下册安排了详细复述的学习要求,本单元是在详细复述的基础上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概括能力。2、教学时应避免对课文内容面面俱到地分析,要着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抓住文章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复述。语文是一门具有很强工具性特征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这个工具 。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掌握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3、而恰当的课堂教学正式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比较恰当的途径,叶圣陶先生曾就教师和学生做了个比喻,就像小孩子走路,不会走的时候要大人扶一扶,大人扶小孩走路的目的不是要永远扶下去,而是要帮助孩子学会走路,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老师就是作为家长的角色,帮助孩子学会走路,将来就会走的更远。老师在本堂课课中对学生的读文指导就是一个扶着走路的过程。4、《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讲述了一个善于观察并分析的一个机智少年的故事,全文仅49字,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篇文章并不难,学生本节课就是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并学会进行简要复述,更好地理解文章。5、其实文言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这是大家一直思考的问题,有的教师总想在课堂上深讲,讲的全面一些细致一些,生怕讲不透学生就会不会,考试就会考不好。当前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最不感兴趣的也就是文言文的学习,因其语言没有现代文的规范,而且一些词语的理解也与现代文截然不同,让孩子们在理解上增加了难度,同时文言文的阅读又缺乏趣味性,学生普遍感觉枯燥学而无用。
        本节课学生学习时一直把读贯穿在文言文教学的始终,整节课下来,老师大约用了15分钟,一直在指导学生读,先是让学生读熟,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多种方式读,回声读,让文言文的韵律体现的淋漓尽致,积累背诵老师只是简单的检查一下,在古文的意思理解,只要抓住注释“折”“走”稍加讲解,学生就能明白了,本节课重点体现了语文要素---注重复述课文,这样让学生多角度复述,把知识进行了积累内化,特别是创造性性复述。避免了枯燥性的讲解。整堂课下来让人耳目一新,让学生对古文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想这些孩子以后一定更爱古文,这是教师教育的目的。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所学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讲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外中了解一些古代历史人物,既拓展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总之,通过本次的学习,让我体会到了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应该借助这次听课的平台,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多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虚心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做到取长补短,才能与时俱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