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市龙门农场学校 李卫中 黑龙江五大连池市164100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教育追求的理想,教育乃是养成学生的建全的人格和人性。因此,课程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达到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凸显了教育过程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和育人的时代要求。教学的因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评价等,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论述中,我主要从教师的观念、学生的活动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谈在教学中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践活动 评价方式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这节课中,确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的。
一、 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价值观念,积极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基于对教材、学情、资源的分析,更有效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了使这一目标不是教师空洞的说教,也不是学生枯燥的讨论,我没有拘泥于教材,创造地使用教材,把课堂分为三个环节:课前调查、课上讨论、课后行动。在课前调查中,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课上讨论中,学会了尊重对方,向其他人学习,正确与人交流的方式,使讨论既热烈又有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理性化;在课后行动中,学会了合作,磨练了意志,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课前调查中,学生自愿组成调查小组,同时确立调查题目、调查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合作,学会了如何与人更好交流。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在参与解决现实世界中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与技术的知识,增强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渐渐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就知道如何把所学的知识、方法与实践相结合,对科技引发的新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在参与社会活动时,学生就能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对一些问题做出合理判断,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落实好课程目标,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做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节课由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和社区中去学习,去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体验到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快乐。随着课堂从教室延伸到社区,也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延伸。
二、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促进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与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学时代的学生对社会实践充满着强烈的欲望,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亲身参与活动。通过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学生才能形成稳定的态度和个性化的价值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是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拟定出适合本地的行动计划。在调查过程中,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写不出真实可信的报告,更谈不上制定计划。
教师在学生调查过程中,要审察学生调查提纲,完善学生的调查计划。学生在调查、分析整理资料的实践中,学习掌握了科学调查的一般能力,在合作中学会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正确的科学态度。实践活动也更有效地促进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学生联系本地实际展开激烈的讨论,使学生充分认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珍爱生命是人类的共同责任等等。通过实践,学生更加懂得热爱家乡、热爱校园的一草一木,升华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又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与发展
学生调查之后,不仅要写调查报告,还要做调查汇报。汇报内容除了有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外,还包括调查后的一些感受。汇报是对学生调查行为的评价,是对学生调查行为的更高要求。这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调查态度,重视程度。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对自己行为的一种反思,了解自己在各个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在学习实践中的“偶得”。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帮助自己迅速接收课堂中的信息反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也能发现其他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下来,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心中逐渐形成。在汇报中,有的小组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是无数的科学家付出了比我们多百倍的汗水取得的,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习文化,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全班的学生也引起了共鸣,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此时有了进一步升华。
四、通过实践过程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稳定
本课的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后行动”,就是根据课上讨论的内容制定出一个适合本地的环保行动计划。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对知识的传授,忽视过程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下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注重关注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学生课后行动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与他人协作、分享、共进的过程,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过程。另外,走出课堂,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有了拓展,在课外的实践中,学生学会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更加热爱与尊重自然,培养了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品质。这样做,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活中磨练,在实践中养成。
总之, 从教书育人的机制来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它主要通过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机制而发生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就能很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参考文献:
《新课程与教学设计》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5年3月 第1版 主编:梁雪红 许新德
《我们就这样实施新课程》科学出版社 2006年3月 第1版 主编:李湘蓉 薛根生 佘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