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范月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2月   作者:范月
[导读] 本文介绍了《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设计
          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第二初级中学    范月
        黑龙江双鸭山155811
        摘要:本文介绍了《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流程
       
             一、课标要求及分析:
        (一)课标要求: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二)课标分析:
        1、维度目标是技能性、过程性目标。行为动词是“阅读、借助”,学习内容是“浅易文言文”,学习水平为“理解”,前提条件是“ 阅读浅易文言文”。
        2、维度目标是情感性目标。行为动词是“积累、感悟和运用”,学习内容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水平为“提高”,前提条件是“理解基本内容”。
            二、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出自课本的第三单元,《三峡》与《答谢中书书》两篇写景文章的学习为本课景物描写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单元都是写景名篇,本课更是融叙述、描写、议论于短短80余字。《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写了苏轼寻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赏月夜美景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和面对逆境的旷达胸怀。相信本课的学习会为《与朱元思书》写景文章的学习积累方法,提高赏析写景名句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优势: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古文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上有一定能力。
        劣势:在写景的文章的内容理解方面能力比较薄弱,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结合文本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弱。
            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课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教材“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重点实词疏通文意。
        依据课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要求和对学情“在写景的文章的内容理解方面能力比较薄弱,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结合文本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弱。”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品读课文体会诗文的意境,感悟作者情怀。
            五、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把握重点实词,学生能够疏通文意。
        (2)通过品读课文,学生能够体会诗文的意境,感悟作者情怀。
        六、教学流程:
        活动一:诗句导入,联系实际。

(2分钟)
        结合中秋刚过这一生活实际,请学生们说一说知道哪些有关于“月”的诗句?(自由回答,随机提问)
            活动二:明确目标,解析题目。(2分钟)
        (1)通过把握重点实词,我能够疏通文意。
        (2)通过品读课文,我能够体会诗文的意境,感悟作者情怀。
         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并在本课课题的上方快速的简介学习目标的要点。
        了解一种文体“记”,屏幕出示,指生朗读,其余生记录重要信息,并理解题目的含义。
        本课属于写景抒情的随笔式小品文。
            活动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5分钟)
        1、指生读文正字音(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
        2、自有练习朗读(要求互相纠正字音,读好的同学坐正。)
        3、展示读文(指导朗读停顿)
        4、齐读课文(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活动四、结合注释,释词译句。(11分钟)
        1、结合注释自主译文
        2、组内交流解决疑难
        3、组间答疑(或求助老师,并将疑问板演)
        4、展示重点语句(2.3号展示1号补充4号重复)
        5、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活动五;读诗文,赏美景(8分钟)
        1、苏轼夜游看到了怎样的月下美景?(用原文来回答)你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2、追问:文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3、追问: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描绘了怎样的境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
        活动六:品诗文,悟情怀(7分钟)
        1、景因情生,情为景设,眼前的朗月美景唤醒快乐诗人心中涌动的情,诗人于是触景生情,不禁感慨道?(用原文回答)
        2、一切景语皆情语,看到如此美景后,内心涌动着怎样的情感?
        3、追问你如何理解“闲人”?(出示背景)
        活动七:总结推荐,检测达标。(1+4分钟)
        尽管成为了“闲人”,苏轼并没有沉沦、自暴自弃,而是以被贬黄州的契机,创作了多篇流传于世的佳作,“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小舟从此适,江海寄余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怎样襟怀宽广、豁达乐观的苏轼啊!希望同学们多去读读苏轼的作品。
        1、理解性默写
        (1)写出作者心理活动变化过程,感慨贬居的寂寞,知音稀少的句子是:
        (2)侧面写月光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2、        你怎么理解“闲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