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县第二中学 丁桂馨 黑龙江齐齐哈尔1621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提高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政治 核心素养培养 思考 科学精神
核心素养,是指人们为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需要,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的情境所必需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那么,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呢?
一、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即支撑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讲政治认同,除了表达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还要强调“更基础、更根本”的文化自信。 然而,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不可能是自发完成的,更不可能通过教师单纯的“灌输”培养出来,而是需要学生作为主体进行自我体验、反思、积淀和生成,自觉地建构,才能逐渐在知识和生活的体味中增强政治认同。
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依托各种情境,营造各种情感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细胞,吸引学生的情感因素,明辨各种复杂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感悟,在情境中辨析,从而使得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明晰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政治认同。
例如,在讲授《在文化生活》一课时,围绕此课题设置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真正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感情共鸣与精神交流。这节课的情境设置如下:
情境1:阳光下的阴影。教师播放视频《打击网络淫秽色情,让网络空间晴朗起来》。
“接龙游戏——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游戏规则:各小组同学接力说出教师所给事例中那些是落后文化、那些腐朽文化。并举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桌讨论阐述其对人和社会的危害并研究应对措施。
问题设置:谁的方法好。学生说一说判断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方法。
辨一辩。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义,和《经济生活》中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分组讨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还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议一议。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的角度思考“面对这些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我们如何抵御他们并选择健康有益的先进文化?”
小调查。把学生分为少儿组、中年组、青年组、老年组并让学生列举自己所喜爱的文化作品?”
情境2:领略主旋律文化作品的魅力。教师展示在社会中引起广泛反响、深受群众喜爱的主旋律文化作品并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弘扬主旋律的文化作品能够深受人民的喜爱?”
情境3: 欣赏《红高粱片尾曲》MV。
“阳光下的阴影”,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接龙游戏——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论述危害并研究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意识。“谁的方法好”、“ 辨一辩” “议一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科学精神。“小调查”、 “领略主旋律文化作品的魅力”使学生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多彩,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先进性引领社会文化潮流,始终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欣赏《红高粱片尾曲》MV”,学生的情感体验油然而生,使整节课达到高潮,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了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决心。
二、在议题讨论中、在问题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1.创设有价值的议题和探究问题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关键。
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多为知识的“接收器”,他们更多的是存储知识,也就是习惯于了解是什么的问题,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适应新情境和复杂情境并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缺少“为什么”和“怎么做”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引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拥有一个可持续的未来,把培养有思想、善于批判质疑的公民放在首位,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
任何“思”都是从质疑开始的,并靠质疑推动。我国宋朝著名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代思想家陈献章说过“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了疑,思维才有了方向,有了疑,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疑,思维才有了创新。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必须以问题为纽带,善于创设有效的议题,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不断获取知识,丰富情感,发展能力,形成理性、严谨、批判、科学的思维品质。因此,创设有价值的议题和探究问题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关键。
我们在执教《市场配置资源》一课时,就以“玉米还是猕猴桃”为议题进行问题设置。这个问题设置如下:
(1)模拟决策 :探究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每一位同学扮演一位农场主。每位农场主都有两块地可以耕种,10亩猕猴桃园和100亩玉米地。由于人力、财力等的限制,在资源 稀缺的情况下,只能选种其中一块地。请你根据市场信息,决定是种植 猕 猴 桃 还 是 种 植 玉 米。
种类 上年消费量(万公斤) 耕地(亩) 亩产量(公斤) 价格公斤(元) 成本亩(元)
玉米 180 100 800 1.5 1000
猕猴桃 40 10 2000 9 8000
注:两类作物的市场需求大致不变。所有产品都能卖出。由于人力财力所限,只能二选一。
选中玉米,就是选种100亩。选种猕猴桃,就是选种10亩。种植猕猴桃和种植玉米所费劳动大致一样。
学生对议题进行讨论:
选种猕猴桃学生:经过计算,种植猕猴桃的利润是10万,种植玉米的利润是2万,猕猴桃的利润高于玉米。
选种玉米学生:经过计算,猕猴桃市场供求平衡时,需要20位生产者;玉米市场供求平衡时,需要约23名生产者。考虑到种植猕猴桃的利润高,选种猕猴桃的农场主会很多,这样猕猴桃市场 竞争激烈,可能会出现供大于求,导致猕猴桃价格下降。根据计算结果和对市场的预测,我决定选种玉米。
在“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框题中,打破教材条条目目的框架,紧紧抓住“稀缺的资源如何优化配置”这一关键问题,设计议题———“玉米,还是猕猴桃?”。通过这次模拟市场决策活动,让学生在决策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从而深入理解价格、供求、竞争机制是如何调节资源配置的,明晰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局限性。教师通过设置议题并引导学生在一步步的问题探究中进行小组活动,使知识的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发生,在问题解决中推进,在问题解决中活化,知识的结构化建构在问题解决中完成,能力的培养在问题解决中形成,科学精神的培养在问题解决中发生。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仅教会学生常用的政治、经济、哲学理论知识,还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提升思辨能力,合理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提问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思考,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给出更加合理的答案。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要及时作出评价,帮助学生找出思维方式上存在的漏洞,并和其他同学一起展开讨论,给出更加完善的答案。在完成一阶段的教学之后,可以针对某一问题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在规定时间内发表见解,最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需要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加投入、快乐地完成政治学习。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走进社会,针对某一社会现象,开展调研活动,将搜集上来的数据利用政治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每天我都在政治课上课前组织学生进行时政热点演讲。如近期的中美贸易战。针对其利弊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表明自己的态度。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能用政治理论去分析这个问题。从政治生活角度使学生看到了: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冲突的根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障,需要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国要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使学生意识得到了合作共赢的重要性,我们要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做法。科学精神的培养就这样在问题的思辨中发生。
三、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参与公共生活,服务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能力的应有之义和重要途径,所以在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营造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参观访问,以及各种职业体验等。相对于校内课堂,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资源、更真实的情境,也是新课标中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社会大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注重通过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
5月10日上午,在学校和法院的协调下,我带领高二(1)班部分同学走进人民法院民事法庭,开展法院庭审观摩体验活动,学习到了相关法律知识,感受到法官真实的工作内容,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首先,赵庭长和李法官向同学们介绍了法院的职责和进场注意事项,然后来到庭审现场—第三法庭,同学们依次有序就坐。庭审开始了,同学们目睹庭审全过程,了解了一些简单的法条和庭审程序。
这种零距离接触法庭形式,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公正与严明,体验式的学习也让学生近距离体验法官的工作,感受法庭的真实氛围,感受到规范的庭审流程、法律的庄严与神圣,增强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锻炼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提升教师素养也是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必备条件。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政治教师积极投身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主动研究,勇于改变课堂教学的核心追求,关注课堂生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必将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