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练笔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2月   作者:李玉华
[导读]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一直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目的不明,要求过高;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僵化;教学阶段脱节,训练无序。而学生处于被动作文,思维受阻;语言积累不足,入不敷出,造成言之无物,有物难言,言而不详的现状。“课堂小练笔”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

        宝清县八五二农场小学    李玉华 黑龙江双鸭山155605
        摘要: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一直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目的不明,要求过高;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僵化;教学阶段脱节,训练无序。而学生处于被动作文,思维受阻;语言积累不足,入不敷出,造成言之无物,有物难言,言而不详的现状。“课堂小练笔”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
        关键词:作文  小练笔  读写结合
        “课堂小练笔”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绝不是学生说一说然后动笔写一写那么简单。我追求的是一个“实”字。“实”就是,真实——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更紧密;踏实——寻找和结合文本恰当的结合点,踏踏实实地练,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实效——效果的显现,文字训练与人文思想有机结合地流露和表达。
        一、挖掘文本资源,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找准小练笔的“切入点”
        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经验,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构段成篇等。因此,我依据课文的特点确定“小练笔”的目标及内容,从而提高练笔的有效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和课文对话,带领学生走近文本,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我重点引导学生以揣摩语言为基点,激发其想象和联想。针对关键词语安排练笔设计,这样可以让相对静态的、凝固的词语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赋予强烈的生命活力。初始,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并内化语言的组合形式,在模仿中整合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指导学生适时地运用学到的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安排内容与形式并重的小练笔,将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形式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阅读与写作才能相得益彰,发挥整体效益,促进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
          作为老师,我要为孩子设置一些写作的台阶,帮助学生明确各阶段的要求,从而使“练”有所依。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寻找教材中能够进行读写结合的点,恰当地进行小练笔的训练。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一)精彩处仿写
          准确把握课文的精彩处,有意识地让正处于作文起始阶段的学生 “依样画葫芦”仿写同样方面的内容,把写作的难度降低一些。



          例如,《翠鸟》一课有段描写:“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淡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对翠鸟外貌颜色特征的描写十分形象到位,因此抓住这一点设计小练笔。我首先让学生玩游戏,“猜猜我喜欢的小动物”,先说出这个动物的特点,然后让同学们猜。学生们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在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的时候,我布置要求:仿照本段写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如果将你的小动物写得让所有读过你文章的人都喜欢,那就是你的本事了。刘锡昂同学写道“我很喜欢奶奶家的那只小公鸡。它的头上长着像火把一样的冠子。背上的羽毛像穿着深红闪亮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套了件金黄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尖尖的嘴,再配上最引人注目的那五颜六色的大尾巴,显得既美丽又威武。”学生通过学习、仿照、思考、实践的过程,迁移文本中的训练点,使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积累语言,使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
        学生进行仿写,老师所取材料首先应具有可操作性,范例适宜学生动笔学写;其次引导学生选好描述的角度。仿写,其实是在给那些一时找不着话说的孩子一个向上攀爬的把手,也是在给那些已有一定语言组织运用能力的孩子提出新的挑战,可以对照原文给自己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二)换位来变写
          换位变写就是重新假设课文所叙述的环境、角度、人物等发生了变化,让学生想象事情将会随之发生的相应变化。如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了由于人类的贪婪、无节制地砍伐树木,使得原本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洪水之中消失了。正在学生为小村庄的结局痛心,为人们的贪婪气愤时。我及时加入了这样的小练笔“如果你就是这个村庄的村长,你要怎样才能让人们早点认识到错误,避免悲剧的发生呢?要求:你这个村长的建议必须合理有效,看谁是最称职的村长?”这样一来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了真实感,收到良好的练笔效果。孩子们在劝导村民时用上平时课外涉及的知识,例如:“森林郁郁葱葱能使土壤紧紧依附于树根上,不容易发生泥石流。”“大树的绿色枝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清新甜润的空气。”学生能结合环保知识内容,来阐明了自己对如何保护大自然的一些观点,还给村民出谋划策出了不少治富的好点子。
        (三) 填补空白。
        课文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运笔行人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情节,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作些合理的补充、想象。如学习《再见了,亲人》一文,当作者写到朝鲜大嫂为给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文中省略了受伤至伤好的情节,可以让学生小练笔“大嫂倒在血泊中,后来怎样”通过联想补充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了“作文”二字,明确地指出,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强调了只有彻底解放学生,让他们自由表达,才容易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可能写出“有创意的表达”的好文章。小学生作文姓“小”,这种“小练笔”降低了作文的神秘感,使他们敢于写作,乐于写作,而且,长期的小练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还使学生写作积极性活跃了,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