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3月   作者:徐文静
[导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现育人目的。本文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策略
          宝山区双鸭山农场小学 徐文静  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现育人目的。本文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认知 体验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已成为我们教师研究一项课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生德育发展的最佳载体,自然成为了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最佳切入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现育人目的。现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策略:
        一、把握每节课核心素养目标
        认真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首先就要打造有效课堂,把握好每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那么应该怎样确定《道德与法治》每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呢?首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确定一课的教学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行为和习惯、过程和方法等;再依据核心素养要求,确定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即核心目标(核心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如二年级下册《和诚实交朋友》,依据相关内容,教学目标可以定为:做诚实孩子,不说谎话不骗人,学会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核心目标即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核心素养即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
        二、活用课内教材资源,感悟道德认知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注重以学生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主题活动和游戏贯穿始终,突出了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统编教材里可爱的卡通画、亲切的生活照、简洁的提示语,既富有童心、童真、童趣,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生活逻辑,令人耳目一新。另外,教材常常以寥寥数语和简简单单的几幅画的形式出现,真正成了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而不再是供教师照本宣科地看图讲述或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把教材的思路和学生的道德现状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构思,做到手中有法、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吃透教材、用好教材,将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因素开发出来是上好道德与法治的关键。
        如,在教学《大家排好队》一课前,根据学生和生活的实际,围绕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四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激趣导入,揭示规则;对话绘本,了解规则?;联系生活,学会规则?;拓展延伸,遵守规则。不仅如此,笔者还从丰富的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如把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两种不同的领书方式拍成视频,让学生观看。学生对比后,感悟了道德认知,知晓了要遵守秩序,不插队、不掉队,从小要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好习惯。
        三、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体验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规定:“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是“做人”。学会做人,就能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就能拥有参与社会所需要的部分技能。教育家顾明远认为,让学生真正梳理做人的品德,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怎么做人。鼓励学生多交往,让他们在遇到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人际关系和体验如何做人。因此要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感悟、践行道德、践行法律,提高能力,体验“做人”。
        如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三年级学生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但他们容易忽视日常生活中父母给予爱,教师可“爱心树”“爱的故事”等体验活动,让学生感悟父母默默的、深深的爱,感受生活之美、亲情之暖。又如,在学习“学会感恩”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一起去附近的敬老院,去看望老人,为他们捶捶背、揉揉肩、唱唱歌、聊聊天、表演个小节目等,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都是父母或爷爷奶奶为他们服务,通过这样的一个形式,换他们为长辈服务,使他们感受一下平时父母的不容易,从而学会感恩,争做一个知感恩、懂孝顺的好孩子。
        四、回归“生活”,显现核心素养
        小学生能健康快乐成长,拥有积极乐观的思想,以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是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所期望的。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些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日常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以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引导他们走向优良的思想道德之路,这是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如三年级上册《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教材中的主题图、小小故事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出孩子爱父母的自然情感,但本节课更重要的教育方式,是要让孩子回归生活,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父母,组织“爱父母,在行动”主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关心父母,主动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都是爱父母的表现。更好的使核心素养的落实渗透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
五、        注重教学与学校德育活动的融合
            儿童生活的建构绝不能仅仅限于课堂教学,涂尔干曾指出,“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范围局限于教室中,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教学与学校整体德育活动的融合。一方面,利用教材的开放性设计,将法治教育与学校其他日常德育活动相结合,深化或拓展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爱心传递者”中设计的开放性活动我与学校开展的“爱心义卖”活动有机结合,使本节课教学内容得以拓展。另一方面,利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逻辑框架融合学校的日常德育活动,实现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活动的良性互动。如在学校组织的秋游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游玩小手册”记录游玩中的点滴感受,收集或拍摄相关的素材,并将其作为“家乡”主题教育的重要素材。
        小学生能健康快乐成长,拥有积极乐观的思想,以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是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所期望的。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些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端正自身教学态度,增强自身修养,注重师生交流,结合现实情境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策略,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认识,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培养创新型综合素养人才而努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