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充满魅力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3月   作者:于晓梅
[导读] 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和具体教学实践,试着从朗读的内涵和现状分析、加强朗读训练的现实意义、加强朗读训练的方法等方面阐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只有用好朗读这颗棋子,语文教学这盘棋才能真正走活。
       饶河县饶河农场小学   于晓梅  黑龙江双鸭山155741
        摘要: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和具体教学实践,试着从朗读的内涵和现状分析、加强朗读训练的现实意义、加强朗读训练的方法等方面阐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只有用好朗读这颗棋子,语文教学这盘棋才能真正走活。
        关键词:朗读语文 教学重要
        朗读是什么?有人说:“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文章,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这样的定义固然不能算错,但还不足以表明朗读的真正魅力。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这样为朗读下定义: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活动,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
        一、朗读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们的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不重视朗读,只钟情于对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舍不得把时间“浪费”在似乎不能直接见效的朗读上。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对语文课渐渐失去兴趣,出现了语文课堂上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学生的语文水平自然也不尽人意:不少学生朗读断断续续,写作文句不通。今天,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之时,我们应该充分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二、加强朗读训练的重要意义
        1、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上,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感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有哪位学生能对此无动于衷?有谁能不产生尝试一下的念头?
        2、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
        “口诵心惟”。朗读不仅是对语言能力的训练,也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朗读要求正确、流利地读一篇文章,这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不仅可以维持其注意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训练了其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有感情地朗读,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义关系及时做出符合原文含义的表达反应,这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度性等。朗读要感人就得深入意境,这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其实就是在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学生在朗读文章时,把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他们就如同替作者说出了这一番话。“作者之神气音节和声调,拂拂然似与我之喉舌相应。”反复地读,把文章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受到感染。朗读就像一位出色的导游,引领着学生欣赏课文中每一处风光秀美的地方。


        三、激发情感,促进朗读
        1、通过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要很流利地读出来都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在低年级进行教师的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语音是口耳之学,教师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加上学生的模仿性强,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如,我教《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时,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小竹排,顺水流”,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对景物喜爱之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了,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亲身感受着那里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动人美景。
        2、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语文是母语教学,学生在生活中都在观察、体验、学习,也就是说学生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但缺乏的是不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重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有的课文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有体验,然而学生没有读出该有的情感,正是因为没有找到让学生体会的切入点,这切入点正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要求有感受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例如,在《清澈的湖水》中,当小洁想把面包纸丢进湖里,却惊喜地看到有许多小鱼在游,看到小鱼为她表演,她很高兴。课文是“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学生朗读这句话时都能体会到小鱼很多,却没有读出当时小洁惊喜的语气。我就引导学生想象:小洁看到这么多小鱼,不由地发出了“哟”的声音,你平时自己惊喜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啊”、“哇”“呀”“咦”等,当涉及学生生活实际时,惊喜的语气和表情便水到渠成了。因此,我们老师要在引导上多下工夫,在朗读中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3、发挥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阅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信息转换为生动的表象组合的过程。如果是朗读,还是一个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对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如课文《清澈的湖水》描写湖水清澈、湖水的美丽,主要体现在文中“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学生知道这句写出了湖水的美,却不能读出美的感情。于是,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读完后,学生说:“我看到了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我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学生学着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赞美湖水清澈的感情就读出来了。
        总之,“没有朗读的课只是‘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我们应该让朗读贯穿于语文课的全过程,使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和亮点,成为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增长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