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基悟道传书韵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3月   作者:李阳
[导读] 在教学中探索小学生写字的规律,夯实写字姿势、基本笔画,夯实部首、独体字。用自己的双手打开书法艺术的大门,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在历史的帷幕中书写华美的篇章。
        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小学   李阳
        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在教学中探索小学生写字的规律,夯实写字姿势、基本笔画,夯实部首、独体字。用自己的双手打开书法艺术的大门,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在历史的帷幕中书写华美的篇章。
        关键词:中国书法 学生 写字 基本笔画 部首 独体字
        世有珍宝共赏析,书法就是千百年凝聚下来的精华,那或刚劲或柔美或粗犷或古拙的字体如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洋溢着艺术的气息,跨越千年的时空,感动着每一个稚嫩的心灵,把学生带进一个美的境界,成为烙印在学生心头永恒的文化符号。作为启蒙教育的执行者——小学教师,要有大决心、大毅力把中国书法这个优秀的传统传承下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正肩负着这样的天职——在教学中探索小学生写字的规律。众所周知,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低年级是起始年级,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怎样才能将这个基础夯实呢?我在写字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究。
        一、夯实写字姿势
        万丈高楼平地起,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正确的姿势要做到“三个一”,即:手离笔尖一寸高,眼离纸张一尺远,身离桌沿一拳远;还要求学生始终保持“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而本子也要放在和鼻梁前后在一条线的位置上。俗话说“知易行难”,让学生背下“三个一”不难,难的是做好这“三个一”。我先讲解、示范,让学生模仿,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比较纠正。这“三个一”的训练主要难在“一寸”上。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手感,我给学生讲了王献之练习拿笔姿势的故事,鼓励孩子们和我一起练习拿笔的姿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当写字时,学生都自觉地把手放到离笔尖一寸的位置,并相互监督,这样孩子们就把良好的习惯内化到肌体的潜意识中,习惯成自然后,“一寸”的问题也就冰消雪释了,而“一拳”“一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字姿势,也就为他们写好字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夯实基本笔画
        每一个字都是由基本笔画构成的,因此写好基本笔画,成为写好一手漂亮书法的前提。而每一个笔画都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几个过程,需要训练学生的眼力、手力与心力,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这项训练是学生写好字的关键。学生年龄小,没有掌握观察的技巧,我就先示范,让学生了解,每一笔每一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也就是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收笔,在观察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找准关键笔画,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边写边用口诀讲解、说明。如写“横”时,告诉学生“落笔轻,行笔畅,收笔回”;写竖时,“起笔重,行笔畅,收笔提”等。注意比较运笔方法;教学“点”时,让学生观察老师运笔,后进行临摹,将不正确的书写和范字比较,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教学“点”,我还写出了左点、右点、竖点三种点的写法,让学生比较写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逐一指导,多比较、多展示。学生在观察时把每一笔、每一划都形象化了,有的说竖点像一把锥子,有的说左点像一把匕首,有的说右点像小雨点,还有的说像瓜子……他们把笔画与世间万物相连,融入到写字中,跨越千年,与古人相沟通。不仅如此,我以身作则给学生示范如何书写,让学生在我的书写中了解运笔的轻、重、缓、急以及顿笔、笔画舒展等。学生终于明白,字为何能够写的这么漂亮,每一笔都是经过千百次的练习后才能写成这样。为此,我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王羲之“墨池”的故事,王羲之洗笔数年竟然能够把一池水给染成墨池,成为千古美谈,也造就出一位千古书圣,我们虽然不能超越他,但是可以效仿他。孩子们听了故事后,更是信心百倍地练习写字。
        三、夯实部首
        偏旁部首也都是形象各异,自成一家,每一个部首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只有掌握了偏旁的书写,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尤其是合体字的安排更为合理。教学“火字旁”时,我提醒学生斜撇要伸,捺变长点,字形要窄。注意与“火”字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在比较中更加清晰这个部首的写法。像“纟”和“辶”特别难写,要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找出难写的关节处。“纟”的关节处是前两笔要平行,“辶”的关节处是中间波浪部分,这类部首字很难写。教学时,在示范讲解后让写得好的学生指导写得不好的学生,这样学生教学生,学生更易于接受。
        四、夯实独体字
        独体字是比较特殊的字,每一个字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拥有着独立的结构与含义,简单而又难以书写。我先确定独体字的间架结构,找出它的主要笔画,定准主笔与重心,建立稳定匀称的结构。当间架结构确立了,其笔画(即字的血肉)的位置也就容易摆布了。主笔与重心是写字的关键,在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寻找出字的主笔,如“个”字,它的主笔是“|”,如果“|”写歪了,那么“个”的重心也就不稳了,所以教学重点便是让学生认准并定准主笔,掌握重心,建构结构,做到疏而不空,重心平稳。教学“风”字时,看起来很简单,寥寥数笔,写好看却不太容易。由于不知道运笔方法,学生写出来的“风”字,或胖或瘦千差万别,不能形成美的感觉。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这“风字框”就像人的轮廓,要大小适中,结构紧凑,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风”这个字在孩子的心中也就印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说是胸中有“风”,未曾提笔,字在心中,落在纸上自然也就骨肉均匀,鲜活生动。
        总之,要把字写好,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会一步登天,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是这个道理。我给学生讲了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笔谏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字如其人的道理,把“心正则笔正”这个理念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孩子们在故事中得到了陶冶,道理自然也就潜移默化的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学习书法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趁热打铁,我通过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练字的兴趣。学生夯实了写字基础,也就用自己的双手打开了书法艺术的大门,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在历史的帷幕中书写华美的篇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