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创新模式的研究张怡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3月   作者:张怡
[导读] 构建课程体系的教育信息化是高职院校适应新常态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表明,我国长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纲要中有提出不断大力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教育在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有着战略性的位置。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建筑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丰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掌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张怡     孙宇    李玥瑾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  要:构建课程体系的教育信息化是高职院校适应新常态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表明,我国长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纲要中有提出不断大力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教育在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有着战略性的位置。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建筑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丰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掌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课程教学;课程模式;融合创新
       
        0.引言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的教育信息化是高职院校适应新常态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表明,我国长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纲要中有提出不断大力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教育在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有着战略性的位置,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快建设课程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让信息技术深入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教育相融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通过课程教学过程采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心得,总结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采用信息化教学尝试,实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减少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能力
        随着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转变为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这项国家赛事的举办给中高职院校中很多一线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震撼,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通过在准备课程赛事内容中运用适合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得到很多的锻炼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培养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无疑可以让教师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转化教学理念和方法,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化的能力。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让学生“能学”、“够用”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了教学效率有效的提升。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素养,为高职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不断增强教师政治引领力。鼓励教师在教学比赛和教育科研等方面引领教师思政能力建设方向;引导教师从课程建设切入,有效融入教学的合理路径,更新教学理念,让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可以自我成长。通过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推行平台软件的应用、开展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培训,让教师可以正确理解使用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服务的理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尝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的实践能力。


        2.建立线上线下课程模式,转变教学方法
        随着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认知,教师把传统教学模式向信息化技术方向进行转变,信息技术成为学习知识技能的有利条件,信息化教学作为信息时代教学模式的发展助推器,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课前预习教学内容,很好的对课堂内容知识的预先理解,课堂上采用资源平台丰富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增强教学成效,授课教师通过建立课程微信公众号、资源网络平台、蓝墨云班课或是爱课程、超星等互动平台,把课程内容以微课视频、动画、课件或是文本的形式上传到线上资源平台,在翻转课堂和MOOC模式下,通过班课的课堂签到、测验、头脑风暴、作业、课后答疑等环节的互动,,学生在登陆过程中不但得到积分奖励,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数据和效果数据得到记录,反映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轨迹,进而分析挖掘更多的数据信息,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基于大数据的环境支撑。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建筑信息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高职院校在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鼓励教师开设远程教学平台,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另外,由于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越来越高,基本上人人都在使用微信,因此,教师可以依托微信的便利优势,构建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建筑专业知识,以此增强教学效果。
        3.丰富课程教学资源,融合创新理念
        通过“做中学”的职教理念,将一系列的信息化手段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课前,教师建设的SPOC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自学。课中,利用专业虚拟仿真等技术来丰富和创新教学方法,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创建多角度多维度的空间的教学的体系,建立基于信息化的空间实训平台;将现实中的实体工程、仿真软件等方式呈现构造、操作等知识;以实体的构件模型和学校已建建筑物图书馆为载体构建体验课堂;把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现场教学构建真实情境式课堂;以VR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真实建筑构造场景的交互体验。将VR技术引入教学中,同学们跟随老师的示范,查看专业课程上的三维仿真教学模型,并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带领学生细致查看内部构造并学习各个构件。课后,学生再次通过SPOC巩固知识点,并完成课后测验、答疑讨论环节,教师通过线上互动终端实时答疑,保证及时了解学生对当堂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部分实训式课程,建议结合实训车间教学模型,让同学在课余时间实地考察内部构件,做到学、测、练、训为一个学习封闭环的资源认知。课程资源是保障,时时采用不同类别、不同结构、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行业特征,实现了与工程实际对接,与工程项目同步,与工程人员沟通,创建工程情景、对接岗位任务。学生可以自主地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引用大量项目案例引领学生自我学习,真正地满足了职业教育教学需要。
        4.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资源学习平台,通过在线资源内容的学习,反复训练测试,巩固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升,但是其必须要建立在围绕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教学前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建筑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丰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掌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2015年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立项《信息化技术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变革的研究》   编号:2015079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探索[J]王庆国.当代教研论丛.2014(2)
        [2]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信息化应用现状与实践研究[J]马利耕.无线互联科技.2019(4)
        [3]基于手机互动平台的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研究[J]张 琼,宋 静,逯云芳.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1)
        [4]“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陈香.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2)
       
        作者简介:张怡(1980—),女,讲师。研究方向:建筑制图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孙宇(1982—),女,讲师。研究方向:市政工程施工及信息化教学的研究;李玥瑾(1980—),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