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第一高中 于萍 黑龙江双鸭山155811
摘要:本文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加以创新,采取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的方法相结合以及对农村教师队伍与城市教师队伍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献查阅和对比分析法。对于我国做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意义重大,是促进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农村任教 制度改革 基础设施
伴随我国新课程改革,农村教育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而农村教育问题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整个农村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着整个农村学生的教育环境,从而影响着全民素质的提高。因此,我国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国家和社会面临的难点问题。当前,国外和我国研究对该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讨阶段。本文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加以创新,采取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的方法相结合以及对农村教师队伍与城市教师队伍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献查阅和对比分析法。对于我国做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意义重大,是促进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目前,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各地进行当中,新农村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与发展。
一 、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大学生到农村任教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依然是培养教师的主要阵地,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不愿到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从教,因此应采取一些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和鼓励高师毕业生到贫困
农村从教。补充新鲜血液,有利于新课改的贯彻执行。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到贫困地区任教的重要措施主要有:
1.倡导师范院校继续设立免费师范教育点
2.加强政策引导大学生到农村支教
二、加快农村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当前农村教师之所以存在能进的无法进,能出的又无法出,师资补充严重不足的状况就因为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不合理。所以要加大力度推进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农村教师的合理有序的流动,保证农村学校必要的编制需求,保证农村师资的充足。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农村教师出入制度改革
2.农村教师编制标准的改革
3.建立完善的城乡流动制度
三、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支持力度
1.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按照各级政府财力水平的具体情况,从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出发,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和比例。研究和规范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的分担机制,必须逐步改变目前在有些地方存在的把义务教育经费责任层层下放的做法,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扶持力度。在此基础上,中央、省、地、县和乡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方面的经费承担责任应进一步清晰化、具体化。要把义务教育中,教师的工资和离退休、医疗待遇、工作生活条件、校舍改造、办学公用经费与仪器、图书购置等主要经费的来源渠道,逐步分解到各级政府并加以固化。
2.保障并提高教师工资
农村教师工资应由中央和高层地方政府承担,才能切实保障教师工资的发放。而且能在全国或全省范围内为农村教育创造一个大体相当的福利条件。因此,我国要以中央和省级财政为主或是国家标准工资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全额支付,保障农村教师工资能按时、足额发放,杜绝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同时,不得执行两种工资待遇。要统一教师工资发放渠道和发放标准,切实保护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在保障教师工资正常发放的同时,还要适当提高教师工资。教师法第六章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略高于公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在提高农村教师工资的基础上,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一些农村学校存在强制捐款、强制要求订阅书刊杂志等行为,使得农村教师无法获得足额的工资收入,这让教师们感到工资收入没有保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最终的后果是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为此,有必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切实保证农村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到帐。
3.保障并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
《教师法》第六章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但在具体执行中,很多地方并未能完全兑现。为此应切实落实教师法关于教师工资待遇的有关规定,将其落实程度与当地政府领导的政绩考核联系起来,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公费医疗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把农村教师与公务员同等对待,以解除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这种制度应按照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成不同的等级,经济越落后,条件越艰苦的地方特殊津贴应越高。
只有国家提高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才能够切实保障农村教师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付出的辛苦劳动成正比。才能够稳定农村教师的爱岗之心,激发农村教师的敬业之情。才能使农村教师安心进行新课改研究提高理论素质。才能够改善农村在岗教师大量流失的问题。同时,还能够保障农村教师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农村教师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农村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为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农村教师必须立足改革,走出困境。我们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农村教师队伍调整,农村新课程改革一定会迎来一个灿烂的季节。当前新课改的背景迫切需要农村教师队伍进行改革,只有农村教师队伍的改革,才能够更好的推动新课改在农村教育中的贯彻实施,才能够推动我们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