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期   作者:殷建红
[导读] 思维导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摘要:思维导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特别对于高中地理学科来说。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将思维导图融入到地理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认识结构。本文主要研究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对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认知结构;教学质量
前言
        地理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地理科学中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复杂,学生在理解与记忆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传统的学生地理学习方式主要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遗忘速度非常快。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将地理知识点通过图文的形式展示出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思维导图既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也是学学生背诵记忆的小助手。思维导图与学生的认识结构存在许多的共通之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
一、思维导图与认知结构的含义以及特点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 在7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主要是指利用图和文字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符合大脑记忆特点。思维导图能够以一种简单化的方式将一些复杂的知识点表示出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思维导图的特点就是方便、快捷、简单。认知结构主要是大脑处理信息的一种模式,即是指大脑通过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连接起来。思维导图与认知结构在大脑中具有类似的轨迹,从而可以说思维导图对认识结构的建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思维导图在认知结构建构中的作用
1.思维导图促进了认知结构的建构
        思维导图的模式与认识结构的过程是类似的,思维导图是能够促进认识结构俄建构的。认识结构主要依据的是大脑对信息的处理与提取,思维导图体现的正是信息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提高大脑对信息的提取效率。
2.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主要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向多个知识点扩散,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发散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并不是思维导图的图形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是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若是教师直接将做好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记忆,对于学生的思维锻炼效果不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到思维导图的画图过程中,从而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
3.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记忆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学生记住了知识,在学习新的知识才能够与旧知识连接起来。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加强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地理知识点较多,若是机械地记忆不仅记忆效果不好,遗忘速度也较快。学生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忆主要以理解的方式进行记忆的,可以有效提高记忆的效果和质量。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1.在预习部分采用思维导图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在课上的时候就能够知道学习的重难点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将课堂中的内容串联起来,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内容进行预习。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之下进行预习可以提高预习的效果和质量。而且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若是遇到不会的部分时也可以在思维导图中标注出来,在课堂上重点听讲。例如,在学习河流的水系特征时,教师可以将水系特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等利用思维导图画出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探索每个特征的含义以及作用。
2.课堂学习中采用思维导图
        高中是学生非常重要的阶段,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记忆地理知识。教师在思维导图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画思维导图。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不同,从而会具有自己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导图分享给其他的学生,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而且高效的思维导图进行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课堂中教师主要是让学生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3.在课后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
        学生在课后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学生在复习时不要直接对着思维导图进行背诵记忆,而是再次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然后再与课堂上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从而发现自己复习过程中遗忘的知识点。学生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还会得出不同的思维导图,这主要是指因为学生的知识面不同的,学生的思维方向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将会学习到不同的知识。例如,在复习影响降水的因素知识点时,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再结合实际情况来复习知识点。影响降水的因素有气候、洋流位置、地形地势,将自己所记忆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串联起来。
总结
        思维导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将思维导图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学习、预习、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记忆质量。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关键是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而不是直接找到思维导图进行记忆。在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要也是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过程。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盼,樊莉莉,裴娜娜,乔慧锋,李佳宬.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6):11-13.
[2]杨绍芝. 思维导图在提升高中生地理知识运用能力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1]梅永华.利用思维导图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实践浅析[J].学周刊,2016(01):40-41.
[4]张茂含, 张向颖, 赵明富. 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适切性分析[J]. 新课程学习(中), 20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