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历史解释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实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期   作者:周久云
[导读] 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由唯物史观、时空意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大部分构成,
        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由唯物史观、时空意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大部分构成,在教学实践中我致力于探索历史解释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实,现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来谈谈历史解释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是如何落实的
        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历史解释的素养是建立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基础之上,同时为形成正确的“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创造条件,因此它综合体现了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历史解释素养呢?下面我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精准定位历史解释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主要包括四个子目录,即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阐述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开始全民族抗战的史实。在教学设计中,针对“知识与能力”,我设计了以下目标:
        1.认识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2.简述中国守军抗日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及历史思维能力。
        3.认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目标设计中,需要我们教师精准定位历史解释,将七七事变与九一八事变进行有效的区别,从而帮助学生清晰认识十四年抗战史的科学性。1931年,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三千万同胞沦于日寇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1937年夏,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七七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中国由局部抗战转变为全民族抗战。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治派别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人民最终团结起来,进行了一场抗击日寇侵略的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是日本把局部侵华战争上升到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守军的守土抗战,也是中国从局部抗战上升到全国抗战的开始,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通过这些精准的历史解释方法,学生们不仅对十四年抗战史没有了疑虑,而且对八年抗战形成的历史原因也有了清醒认识,由此可见,明确教学目标,精准定位历史解释,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精选文字史料  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事物的科学叙述与合理解释,能够帮助学生认清历史真相,还有助于学生学会运用历史解释素养,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淞沪会战”这一目,教材从起因、经过、结果和意义四个方面介绍了淞沪会战。但是,如何突出姚子青和谢晋元等爱国将领的英勇行为,让学生有直观上的感受。我补充了如下史料: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先后出动了70万兵力,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

姚子青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消灭日军200多人。完成任务后撤出。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3架日机,初战告捷。通过历史解释的运用,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学习到中国军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的精神
        三、挖掘地方资源  努力丰富历史解释
        在历史教学中,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地方资源来丰富历史解释。侵华日军无恶不作,南京大屠杀只是无数惨案中的一个典型。为了揭示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我还补充介绍了发生在扬州的万福桥惨案:差不多在南京陷落的同时,日军十三师团天谷支队渡江攻占了扬州(12月14日)。他们逐街逐院搜杀,无一幸免。大宁寺内有中国军队重伤员60人,全部被杀,连7个僧人也未能幸免。据统计,日军进城头3天,就杀害市民500余人。在城外,东郊万福村100多间房屋被烧毁,100多名老百姓被残杀,其中几名造桥工程人员被凌迟杀害,还有400多名民夫在万福桥上被屠杀,只有一人跳水逃生,幸免于难。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万福桥惨案”。通过补充,既丰富了历史解释,也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灾难。
        在进述淞沪会战,中国军民是如何进行抗战的,我也挖掘地方资源,补充介绍了《孙万和献身革命》的故事。孙万和,1923年生,高集乡张营人,贫苦农民。1940年为仪征县模范营战士。1941年牺牲。烈士。孙万和家里很穷,但人穷志不穷。在母亲孙郑氏的教育下,他从小爱憎分明,仇恨地主老财和侵略中国的日寇。1939年冬天,孙万和参加了地方抗日武装,先在区队,后到县模范营,升为班长。1941年的一天,大雾弥漫,刘集蚂蚁山据点的日寇、伪军,包围了县模范营驻地康家营。孙万和带领本班战士与敌人展开战斗,因寡不敌众,在突围中有六七名战士伤亡,孙万和正准备翻过一户院墙时,因为身上背了几支步枪,行动不便,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壮烈牺牲。解放后,孙万和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通过地方资源的挖掘,让学生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四、落实家国情怀,积极深化历史解释
        历史教学中,为了深化历史解释,我在教学《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时,明确了如下家国情怀目标: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伤痛,要随时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要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在教学中,我补充了日本攥改历史教科书的史实:据新华社东京4月6日电,日本文部科学省6日公布了明年将采用的初中教科书审定结果。部分教科书在历史认识问题的描述上再现倒退。首度在全数社会课程教科书中列明与中韩两国分别有主权争议的钓鱼岛及独岛(日称竹岛)为“日本固有领土”。就南京大屠杀一些教科书把日军“杀害了众多俘虏和居民”修改为“波及俘虏和居民”;另有教科书删除了“日军的暴行遭到谴责”这样的表述。通过补充材料,不仅深化了历史解释,还让学生了解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伤痛,要随时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要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渗透历史解释素养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邓京力.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辨析.历史教学.2016年第11期
【2】张华中.基于实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刍议----以普通高中为例.历史教学.2015年第17期
【3】周云华,黄飞.例谈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2017年第05期
【4】胡利利.构建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新体系——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J].科教导刊,2017(15).
【5】卢晓华.历史解释的形式及其教学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2018(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