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张水珍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期   作者:张水珍
[导读]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接触教育的初始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年纪尚小,
        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接触教育的初始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年纪尚小,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积累,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一个比较浅薄的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一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思想的启蒙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接受的教育会对他们未来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
引言
        新时期背景下,小学生通过各种媒介能够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这其中有促进学生发展的信息,同时也有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信息。作为班主任,就要担负起监督学生的责任,在面对学生接收杂质的信息时,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制止,并且对其进行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班主任注意方式方法,丰富自身的能力,积累经验,让学生能够信任自己,从而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1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要树立“做事儿,先学做人”的思想,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要运用指导性的方式方法,坚持把学生身心健康,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我作为一名小学德育班主任,面对的是没有自控力,刚刚入学,理解程度差,缺乏理智的孩子们,我们就要做到事事关心,面对面教育,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来进行德育工作,作为班主任要有威严,要让学生敬佩,首先要抓好思想道德教育,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通过教学来渗透德育教育,从学科,从孩子自身,从学科教学等方面抓起,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学会感恩,学会自理,学会学习。身为班主任深感责任重大,要在传统德育教育方法中吸取经验,创新德育管理模式,提升德育管理工作能力。
        小学班主任作为教育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更应注重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政治精神,在此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第四,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渗透集体意识,在学习生活中互相爱护、互相尊重,热爱自己的班集体。
2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
        2.1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小学时期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的特点,因此,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小学生极其容易被外界的因素所影响。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注重班级氛围建设。通过营造良好轻松的班级氛围,使学生能够在集体中感受到爱和关怀,长期的环境熏陶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与此同时,班主任应将培养学生责任心、良好品格作为班级管理的重点内容,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促进小学生责任心以及良好品格的形成,为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与此同时,班主任教师应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小学生的状况,引导家长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最后通过家校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学习生活环境对学生教育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2.2拓展德育教育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方式通常是主观思维为主,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征,教师可以通过拓展德育教育活动进行有效渗透。在实际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依据现实情况为学生设计相关德育活动,在浓厚的氛围中为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如在劳动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时,班主任可在班级内开展“劳动最光荣”“爱国演讲”等主题活动,使小学生以此为基础开展演讲或作文大赛,在现实的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开展演讲等活动,小学生能够得到充分地锻炼,并且在活动策划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和学习,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2.3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关爱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模仿,他们会模仿身边的人和事物,而学生的时间大都被在学校的时间所占据,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他们的行为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树立自身在学生面前绝对的权威,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通常都会表现得比较严厉,这样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方便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但同时也会拉开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们都会害怕老师、疏远老师,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小学生尚且处于一个幼龄时期,这一时期他们会相对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情绪上的影响。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关爱,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健康地成长。
        2.4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班主任在小学生成长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主导人,同时也是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念的引导者。因此,想要真正提高德育教育渗透的实效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在渗透德育教育知识的同时,应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班主任应不断反思自身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在小学生犯错误时,作为班主任教师,不能一味的对小学生进行责骂,更应注重运用有耐心有爱心的教育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班主任应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实际管理时,可以邀请学生对班级管理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共同制定班级管理规定,学生自主参与制定的过程,有利于日后自主遵守。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应首先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责任就是“立德树人”,即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给学生讲授如何做“人”。一个人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即使他学富五车,未来也很难真正成功,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工作,更是会对小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周英.论德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23.
[2]王文德.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管理的探究[J].亚太教育,2019(07):32.
[3]李余.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甘肃教育,2019(14):29.
[4]陈金有.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融入德育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研究,2019(13):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