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旗帜鲜明的提出1+X的阅读教学理念,标志着语文教学已经进入一个“整合”时代,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既是部编语文教材编排特征的需要,更是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基于这些思考,本人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初中语文单元阅读教学的整体设计,下面是本人在教学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的单元阅读设计和思考,现与大家交流和分享,以期指正。
本单元选文体裁多样,前两篇为状物散文,第三课是外国诗歌,第四课是古代诗歌。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
1、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2、借助具体的文字,感受语言之美,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3、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因此,为了完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所以本人设计先在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单的基础上,展开整体教学。自主预习单涉及字词、作者及生平(背景)、写景状物、抒情言志、比较阅读方法五大方面,旨在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具体教学设计实施如下:
一、整合学习写景状物
《紫藤萝瀑布》由猜题目导入,旨在引导学生重视文章的题目,感受题目的重要性。然后设计四个任务展开教学。
任务一:1、划标志性的词语,试着理清文章的思路。2、勾画出描写花的句子,完成题目:作者重点描写了眼前( ) 的藤萝花,也写到了十多年前( ) 的藤萝花。这一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从颜色、形态两个角度来描绘紫藤萝。从而引导学生写“景”和“物”要细致地观察其外在特征,如颜色、形状、生长环境等。
任务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喜欢的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句子,谈谈喜欢的理由。请简明地旁批。 在学生自主品味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整理出本文的语言技巧:(1)词语:关联性;轻柔感;(2)相同词性的词成串出现 (3) 语序:修饰语置后;因果倒置 (4)修辞:短小轻柔的排比:顶真 。(5)句式:短俏的句子为主;对称中有变化;句式多变 (6)注意:这些语言技巧往往是叠加使用的。这一任务旨在通过品味语言,学会写景状物的方法,同时感受宗璞散文的语言风格有流动、柔婉之美。从而引导学生领会不同作家的不同的语言特色。
在此基础上,整合学习《望岳》,该诗也涉及观察的角度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一二句是远望,写出泰山的高峻伟大。三、四句是近望,虚实结合,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细望,写具体的景物。最后两句表达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一颗小桃树》是在学习了《紫藤萝瀑布》的基础上展开,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拟定目标、自主阅读。此课,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因此,本课的自学的任务大致确定为从从桃树的“外形,生长环境,遭遇”概括其的生长经历; 品析语言,感受贾平凹的语言特色如叠词、语气词的使用。
二、整合学习托物言志
在之前的基础上学习《紫藤萝瀑布》,让学生感受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师先引导学生画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在梳理的过程中,加入文革的背景及宗璞《哭小弟》的选文。这一任务旨在通过了解写作背景,更好理解文章的主旨,加深学生的理解深度。
然后再运用同样的方法在到诗歌中去寻找寄托诗人情感、思想或志向的句子。最后学习《一颗小桃树》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寻找小桃树和“我”成长过程中的共性,完成下列表格,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同时,为了巩固这一写法,开展关于“托物言志”的写作教学课,引导学生认识托物言志的步骤以及托物言志的关键是一是先选准“物”——它必须能承载你的那个“志”;二是再把你的“志”寄托于此——必须寄托得合理,寄托得巧妙。
三、整合学习知人论事的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预习时收集的资料,比较《紫藤萝瀑布》与《一棵小桃树》的共同点,得出一个启发即读一篇作品,必须联系作者个人的经历、个人的背景与所生活的时代。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古代诗歌五首》的学习,这样学生便能自然领会诗歌的主旨。同时,可拓展到作者个人的一生经历。如杜甫将其人生分为三十五岁以前的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的困居长安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的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的西南漂泊时期。因经历不同,其作品风格等便会有差异。
四、整合对比阅读的方法
由《紫藤萝瀑布》一文展开,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学习,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将本文与《爱莲说》《陋室铭》加以比较,分析三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这一任务旨在通过整合对比,进一步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然后将对比的阅读方法渗透到《古代诗歌五首》的学习中,整合同类型、同时期、同作者等相关联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其次,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联系诗人的创作背景、个人经历等,整合同一作者的作品,分析诗人的情感,了解诗人形象。如由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为出发点,拓展到其作品《漫感》和《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的比较。然后,联系同主题的进行类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最后,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感受龚自珍批判封建统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会没落趋势、呼唤改革风雷的思想,从而感受其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比较《一颗小桃树》和贾平凹《丑石》,让其认识到同一作者,同一时期,在不同作品展现相同创作风格。其次,引导学生整合对比阅读《外国诗二首》。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进而有感情的朗读,把握停顿、语气、语调等。然后思考,该诗是送给谁的,理解主旨。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普希金的生平经历,更深入理解诗歌。《未选择的路》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并理解诗歌的层次。学习象征的手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诗的不同点。领会读诗歌抓意象的方法,以及关于哲理诗要学会寻找对比意味的词语。
总之,本单元重点落在两个词上,一个是景物,一个是哲理。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来观察、体验“景”和“物”,然后引导学生在熟读精思、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领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写景状物的方法,寄寓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同时要教给学生一个阅读策略,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方法。所设计的面非常广,分为:1、相似题材的对比阅读——同中求异。2、不同题材的对比阅读——异中求同。3、同篇文章的对比阅读——比较侧重。比较的范围,小到前后语段的对比阅读,也可上升两文的比较,同一作者不同文章的比较,也可是不同作者同类文章的比较。文章的比较角度非常多,比如人物形象、选材、语言风格、主题、表现手法、作者的个人经历或思想态度等。所以,这一方法基本每一课都有所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尤其是初中阶段,阅读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独立思考的能力放在首位,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读书的方法从而学会读书。如果教师能每个单元都进行单元整合教学,学生的这种能力也就慢慢学会了,从而也就慢慢实现了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