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语文教材与高考制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为了提升课外阅读的效果,笔者试以“故事”“教材”“书目”“环境”“教师”“饥饿阅读”为抓手,有效推动课外阅读的落实。
关键词:课外阅读 抓手 落实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多读书、读好书,注重积累;阅读评价不光看是否完成任务目标,更应该关注小学生阅读过程的独立感受。[ 《语文新课程标准》]随着语文教材与高考制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仅仅依靠选入教材的文本,实在难以满足时代、社会以及学生个人对于阅读的需求。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时认识世界的一扇大门,而课外阅读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是学生阅读史的重要基础,因此,调动小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拓展他们阅读的视野尤为重要。
一、以故事为引线,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课外阅读指导应从“兴趣”开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不喜欢阅读,或者只喜欢看图画较多文字较少的书籍,无法从阅读中体会到乐趣,望书籍生畏,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要善于以故事为引线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执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笔者先引导学生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的含义,引导学生:你从这句话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恩来?有的学生看到了一个爱国的周恩来,有的学生看到了一个有远大理想的周恩来,还有的学生看到了一个胸怀大志有远大抱负的周恩来……接着,笔者讲述了周总理接待美国代表团访华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只见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伟人周恩来》]周恩来实现了从小树立的远大理想,靠自己的幽默智慧既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又化解了美国人的讥讽。周恩来是如何将理想变成现实的呢?在兴趣的驱使下,很多学生会在课外去阅读相关书籍。
在阅读课堂上,笔者时常给学生补充作者的生平故事,讲述文本中人物的事迹,一段段精彩或坎坷的人生阅历,一个个有趣或睿智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欲的驱动下,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二、以教材为支点,推动学生阅读的延伸
我们的教材所选的文本都是从经典的文学宝库中精选出来的,每一篇范文都具有代表性,学生的拓展性阅读以这些优秀的文本为支点是最好的选择。当然,教师首先要专研教材,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与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解读,拓展与文本有联系的或者类似的教学素材,推动学生阅读的延伸。
笔者在执教《精卫填海》一文时,以神话故事的图片导入,如: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引出《精卫填海》的出处——《山海经》,学生本身就对神话故事感兴趣,看到一张张神话的图片,更迫不及待想走近这本书了。课堂上,笔者带领学生认识了一个英勇顽强的精卫,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奋斗不止,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卫。笔者告诉学生还有很多很多神话故事也向世人传达着这样坚持不懈的精神,适时给学生推荐《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世界神话故事》等。在教学《刷子李》时,笔者给学生带去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教师以每篇课文为支点,以一本本的书籍,推动学生阅读的延伸。
三、以教师为表率,树立学生阅读的榜样
什么是“第一印象”?一切与陌生人见面的场合都让人心中惴惴不安,人们不惜花费重金购置新衣,打造新形象,只是为了在第一次会面中以完美的形象出场,哪怕第二次、第三次会面时完全素面朝天。因为,人们都明白,第一次会面时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将左右结局。?
第一印象究竟有多重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希拉里的第一次见面甚至改变了美国历史,当他们在耶鲁大学的图书馆相遇时,两个人目光长久相视,希拉里走向克林顿,并对他说:“既然我们注视对方,我想我们就应互相介绍。”就是这一句话,打开了克林顿的心扉。
教师新接手一个班级,留给学生的怎样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印象?一个温柔细心的印象?还是一个爱阅读的教师形象呢?教师的言行举止往往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爱阅读的老师往往能带动学生的阅读热情。管建刚老师《一线带班》中的“开学第一天和第一课”中写到,开学第一天,班主任要早早来到教室,请早到的学生先打扫卫生,毕竟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很重要。然后坐下来一边看书一边等学生,学生到教室看到老师在看书他们会自觉的拿出新书,教室里的读书氛围就是在无形中营造出来的。等大家到齐后先表扬早到打扫卫生的同学,然后表扬安静读书的同学。[ 管建刚《一线带班》]笔者在新接手现在这个班级时,就依管老师的葫芦画瓢,开展了班上的“开学第一课”,当一个个学生兴奋地冲向班级时,班里的安静使他们刹住了冲进教室的步伐;当一个个学生看到讲台旁看书的老师时,他们也静静地翻看自己的书籍;当一个个学生看到周边的同学在看书时也不自觉地看来起来。教室里,没有久未见面时的叽喳交流,也没有看到新老师时的好奇讨论,只剩下沙沙的翻书声。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一个爱阅读的老师能推动一个个爱阅读的学生。借着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笔者给学生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每天学生书包里至少要有一本课外书,想阅读时,都有书可读。每周老师也会根据班级的教学进度,开展一节阅读课,老师与学生一起阅读,以教师为表率,树立学生阅读的榜样。
四、以书目为明灯,指引学生阅读的方向
教师和家长都明白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孩子多阅读,可究竟该给孩子看什么书呢?笔者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喜欢图文并茂的故事性比较强的阅读内容,如寓言、童话和神话故事。要引导学生爱上课外阅读,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教材的编排特点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阅读内容。
统编版的新教材,每学期都开设了“快乐读书吧”板块,利用这个平台给学生推荐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书籍,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南城区教办近两年也根据每个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每学期指定一定的课外书目,并在期末考试中设置课外阅读附加题,倒逼学生读书。
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可能更适合于平时不爱阅读的学生,利用考试倒逼这些学生一学期下来至少能看完这几本指定的课外书,而对于爱阅读的学生反而掣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了应对期末考试的附加题,为了不错过每一个细节,为了得到附加题的十分,学生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反复看,这样就大大占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而错过了更多的阅读。
南城阳光中心小学的校长曹阳明,是大阅读的点灯人,在曹校长的推动下,成立了岭南大阅读联盟,经过反复实践推敲,根据每个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开设了岭南大阅读推荐书目,所个级部所推荐的书目都包括文学、科学、人文三方面,囊括范围较广,内容较全面,给学生带来了福音,指引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向。
五、以环境为依托,营造学生阅读的氛围
(一)家庭书香氛围的营造
生活需要仪式感,阅读也需要好的氛围。教师经常能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我们每天都不听地跟孩子说多读书,反复告诉他们读书很重要,家里也给孩子买了很多书,但孩子就是不看,很多连包装都没拆……那家长在要求孩子看书时,自己在干什么呢?是作为低头族的一员埋头刷手机,还是舒服地躺在沙发上煲剧,又或者邀几位朋友同事在客厅天高地远地扯家长、聊八卦……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心理是失衡的,怎么可能静心阅读,在书海里遨游呢?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如果家长每天能放下手机,开展“亲子共读”活动,静静地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享受亲子阅读的时光,于润物细无声处引导着孩子阅读,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和孩子共同阅读,于无声处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笔者倡导家长在孩子过生日时或表现好时以书为礼品奖励孩子,或者邀上几个朋友家庭一起开展“阅读沙龙”。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共同坚持摘抄记录好词好句好段,既能亲近亲子关系,又能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当然,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更少不了书香家庭环境的建设,如果孩子有自己的书桌,有别具一格的书柜,有摆满了书籍的书房,还有一张舒适的椅子,孩子怎会不爱上阅读呢!
(二)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
营造书香校园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功效。确保学校图书室藏书量,并不断增加新书量。图书室安排有专人负责管理。以级部统一借阅为主,开展“读书漂流”活动,确保每个班级的借阅量,如能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有借阅卡能自行借阅就更好。每周开设了一节阅读指导与分享课,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利用每个班级的学习园地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介绍读书的方法,每周推荐一本书籍。各个班级完善“图书角”的建设,开辟富有特色的读书心得展示栏,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为了鼓励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校大队部设立了“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荣誉称号,利用每周一的升旗活动颁奖,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
(三)校园书香环境的建设
校园里的一树一叶都能育人,校园环境建设注重书香文化的浸润,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绿地和每一片景色都能“说话”,使学生置身校园中,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出自身边人之手的佳作,欣赏名作,时刻都受到美的熏陶,如开设文化橱窗、文化长廊、挂名人名言警句、建立图书角、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放学等家长接送时都能有书籍可读,有场所可看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书香氛围的营造,使学校处处散发着书香,充盈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
(四)校外书香环境的营造
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可以周边图书馆或社区公共资源为抓手,家校携手组织阅读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爱上阅读。
四年级上学期,笔者所带班级的家委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了参观东莞市图书馆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观图书馆的构造,了解书籍的来源,学习图书馆相关礼仪,体验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图书馆管理员,了解书籍从购买到分类、入库编码,到最后借阅的整个流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在一篇篇的观后感中表达着自己的喜悦与收获。
六、以饥饿阅读为手段,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饥饿阅读的灵感来源于饥饿营销。饥饿营销是指商家采取大量广告促销宣传,勾起顾客购买欲,然后让用户苦苦等待,结果更加提高购买欲。[ 《中乌消费者手机购买行为比较研究》]人的心理往往是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珍惜,俗话说“书非借而不能读也”,饥饿阅读就是抓住这样的心理,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笔者在执教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的“快乐读书吧”时,带学生认识了《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世界神话故事》等几本书,没有让他们课后去购买书籍,也没有建议他们去图书馆借阅,而是神秘地告诉学生自己办公室就有这几本书,学生一听,顿时炸锅了,都纷纷举手说“我想看,我想看……”,“刘老师,借给我看……”,看到学生的热情这么高,笔者的内心很窃喜,也犯难,班上四十多名学生,书只有几本,怎么借给他们而又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呢?这时,有学生支招了“刘老师,我觉得最近这段时间小王表现挺好的,各科老师都表扬他,他也没怎么发脾气,我建议第一本借给小王看。”其他同学听了纷纷表示同意,剩下的两本也经班上同学的推荐借出去。为了大家都有机会借阅这几本书,也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占着书本不看,大家约定每次借阅的同学只有两天时间,两天后就必须还给刘老师,刘老师再奖励给下一批同学,同学们都举手赞成。
那段时间班上的学生对那几本书充满了向往,每次两天一过总有学生提醒“刘老师,时间到了,这段时间我表现怎么样啊?有没有机会借书啊?”看着他们那渴望的眼神,笔者心理有种“奸计”得逞的小窃喜。在学生看来,经过自己努力换来的阅读机会,是一种荣誉。能赢得老师的书籍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这样的饥饿阅读,引起了全班学生的阅读欲望。
课外阅读之路漫漫而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课外阅读教无定法,教师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关键在于能因材施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带领学生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石娅.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量的策略.文汇报.
【2】吴霞.小学语文个性化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