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接触和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和途径,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小学低年级更是阅读的启蒙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入手,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筑牢人生学习的基础起点。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孩子浓厚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孩子任何事情都要以趣为先导。兴趣是探索世界的起点,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先导,只有激发起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中去。
1、老师、父母诱导激发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老师和父母的诱导。老师或父母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文章,持之以恒,孩子从抑扬顿挫中发现音律之美,这点至为重要。尤其在家庭中,父母能够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一些文章,哪怕孩子对有些词语听不懂,但是日久天长,孩子慢慢就会从读书声中悟出人生道理。古代私塾从小就让幼儿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朗朗上口的启蒙文章,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熟知了很多道理。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朗读,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朗读,更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采取情景模拟激发兴趣。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熏陶。在课堂上,经常开展一些分角色朗读,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利用一些电子媒体,让孩子看一些将课文制作成的小视频,让孩子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榜样激励激发兴趣。孩子从小对榜样崇拜,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心理。课堂上,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凿壁偷光的匡衡、悬梁苦读的孙敬、刺股上进的苏秦、砸缸救友的司马光,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立志出乡关的毛泽东、为中华崛起发奋读书的周恩来、刻苦钻研的华罗庚、爱书如命的高尔基、伟大作家冰心……让孩子从他们的事迹中看到读书的力量,从小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可以在孩子身边成功的亲戚朋友、同学中的典型来激励自己,使学生逐渐产生阅读的兴趣。
4、选好读物激发兴趣。孩子可供选择的课外读物很多,内容各异,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低年级孩子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差。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要按照孩子兴趣来选择,孩子喜欢的,只要内容健康都可以来读,对孩子不太喜欢的,要引导他们的兴趣。各类读物都应该接触:文学、地理、天文、自然、历史……各个门类都要涉猎,古典的、现代的、外国的、国内的读物都要让孩子接触,使孩子在启蒙阶段建立广泛的兴趣爱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孩子为什么读书,可以使其受益终身,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能自觉进行广泛的阅读,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学习、人格养成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是为了什么?如果让孩子仅仅是为了识一些字、了解字词的含义,就会使孩子读书的兴趣寡味。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使孩子懂得书中的道理,做到举一反三,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1、培养专心致志的阅读习惯。读书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阅读时一定要精力集中、排除干扰、专心致志。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持久性都比较差,这种习惯又必须靠家长和老师运用一定的手段,调动其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使其专心致志,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一要控制读书的时间长短,二要引导孩子兴趣。孩子产生疲倦的时候,及时加以引导,使孩子逐渐养成专心的习惯。不要让孩子在读书的时候,思想天马行空,东想西想,不能专心致志。
2、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要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教会他们在阅读时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注重培养学生这种“自读、自发、自解”的习惯,要热情地鼓励和支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学生,哪怕他们是不可思议的。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促进学生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创造型。
3、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背诵一些经典名句、名人名言,孩子在熟读中不自觉就会背诵。读书多了,可以让孩子对感兴趣的一些东西做摘记,记录一些好词好句、相关的知识,并可以写下读书的感想。通过积累,形成“厚积簿发”的效用,从而达到得心用手的效果。
三、培养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喜欢大声朗读,有的孩子天生活泼,喜欢表演,所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一种读书方法:一是朗读法。低年级孩子对汉字的理解往往要借助声音,当他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读出一些文字时,更容易理解这些文字表达的意境,尤其是对一些古典诗词,用这种方法容易让孩子接受。二是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信息处理和消化。三是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四是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此外,摘抄评价法、写心得体会法,使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学生阅读的时间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与课外,这两个方面各有要注意的地方。课堂上必须创设宽松的环境: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要设定教学目标,保证学生有1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学生阅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难,有什么体会,可以随时表达。气氛宽松,探讨热烈,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鼓励发挥想象力:在有限的课堂里能开展无限的想象,达到教学目标。课外阅读可以让孩子选择好读物以后,孩子自己或者家长设定阅读目标,使孩子阅读起来才能如鱼得水。读完后通过复述、写体会、谈收获等方式来检视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