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实施,教师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但无论角色怎么变,“教孩子六年,想孩子的六十年,为孩子的一生负责”的理念不变,“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的思索不止。本文从学习探究的激发、学习单的应用以及知识整理图的绘制这三个方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关于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两事。
关键字:学生 有效学习
正文:
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式、研究式学习转变,处的阶段不同,教师的角色和侧重也会相应改变,但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学生学习上的成就,这一点是不变的。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在不断推进,探索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的也从未停止。
一、提高有效学习策略之学习探究的激发
要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一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好动手、好参与的生理特点,再就是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区别以识记技能为主来掌握学习的语、英文科,小学数学在几进改版后,越来越注重借助学具、模型,联系生活实际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下面以《平移与平行》一课教学实例进行说明:
片段一:在方格纸上操作点、线、三角形的平移
通过演示,并请学生到白板上拖动操作,学生能很直观地观察到,点和线在平移前后,它们之间的方格数是一样的,也就是距离一样。但是在观察三角形平移前后的两条斜边之间的距离上,学生因为没有“两线之间距离”的概念,一致认为平移前后两条对应斜边上的端点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两条斜边的距离。尽管“两线之间距离”的概念,是在初中阶段才涉及,对小学阶段来说是超纲了,但也不能明明知道学生的理解出现错误,却熟视无睹。要让学生理解两线之间的距离的本质,又不能涉及概念,在多次思考对比后,决定借助电子白板软件的易操作性和所见即所得性,将平移前后两条对应的斜边通过旋转摆正,这样就和方格纸中的各条竖线一致了,学生就能轻易观察到这两条斜线之间的距离是处处相等的了。
片段二:借助一副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在直观认识了平行线,也能在给定的图形中找出各组平行线后,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就是让学生画出已给直线的平行线。在操作上分两个层次开展。第一层次,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方格纸上画出一组平行线。因为方格纸的规则性,所有学生都能顺利画出横或竖的几组平行线。第二层次,不借助方格纸,画给出直线的平行线。刚开始的操作中,不少学生直接用一把尺子重合已知直线,然后开始所谓的平移了一段后画出他们认为的平行线。事实上,如果移动距离不远,或者学生平移尺子时抖动不明显,画出的线和已给的直线,看上去的确是平行的。但正如上面所说,错误的认识在一开始就应该给予纠正,而不是放任。结合课后的图示,将其转换成文字即描述如下:先固定一把三角尺,沿其中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再用另一三角尺紧靠原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平移原三角尺;然后沿同一直角边画出平行线。因为两条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画出的是一组平行线。
上述两个片段中的内容,初理解起来都有不小的困难,但在不超纲的前提下,适当的提高点难度,让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挑战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不服输的劲头,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二、提高有效学习策略之学习单的应用
学习单的教学模式代替以往传统的模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学习单的应用,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下面以二上《有多少块糖》教学案例进行说明:
本课是关于“乘法”单元的起始课,要求学生在“数一数”的过程中,归纳出利用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习单的设计如图:
利用学习单开展教学,能把课堂上的主动权、话语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有“主人”的感觉,自然能在无形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提高有效学习策略之知识整理图的绘制
能帮助学生较系统、全面地整理已学知识点的工具,较多的是推荐思维导图,但因为年龄和思维缜密的限制,小学中段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使用。对他们来说,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手抄报的制作经验,把某个单元的知识点绘制成“知识整理图”,会更上手一些。当然,这之前的指导和提示是不可少的。一是借助同龄人的绘图作品作为范例,二是选择部分有缺陷的整理图,进行详细的问题分析和修改建议。在几次尝试后,学生渐渐有了感觉,绘制出了很多不错的知识整理图,既培养了学生的另一种动手能力,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四、小结
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自然远不止上面所谈到的三两事,这也是我今后要更多思考的方向。一日为师,应终身将学生学习之事放诸心头,不断求索,为国家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