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说读写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培养的基本能力,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说是对自己观点的一种表达,也是口语交际的核心。听和说是构成学生口语教学的两个大方向,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听到的内容来思考说的内容,听与说都是在多变的环境当中进行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方向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学生的口语表达成为了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该阶段不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着较大的区别,有的能够三言两语说明问题,有的学生甚至不能表达完整的语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要选择良好的教学方式,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一、口语教学的现状
(1)没有固定的口语课程。目前来看很多小学没有专门的口语课,都是要让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当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口语教育不是通过几节课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长期的进行教育,因此需要教师将口语教学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当中,这是没问题的。但是正是因为没有固定的口语课程,口语能力也不作为考核目标对教师进行考核,这也就造成了部分教师不太注重口语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这样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总体上来说没有固定的口语课程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开始专门的口语教学课程,弥补当前教育的不足。
(2)口语教学不规范,存在形式主义。小学口语教学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之前很少提到小学生的口语教学。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越发的发现小学生的口语能力影响着学生以后的整体发展。无论是小学生的听还是说,归根结底都是小学生思维的一种反映,学生的语言就代表了学生的思维,如果小学生不能够正常交流说明口语问题较为严重,思维存在问题;如果学生的语言内容过于偏激说明思维出现了偏激,因此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口语教学。部分学校为了吸引招生,打出了口语教学的旗号,其实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还是很不规范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口语教学当中教师说的过多,学生说的过少,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其二是学生的口语变成了娱乐,所谓的口语教学就是不教,就是自习,看起来学生好像在自由的表达,其实是闲聊,这都是需要改正的。
二、把握好口语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
(1)创设情境。口语表达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相同的语言不同的语境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当然这也和汉语的特性有关。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基本上要靠语境来判断语言的意思,一语双关是汉语学习的难点。不过小学阶段的口语教学还是较为简单的,不会出现较为复杂的情景,也不会出现复杂的语言,学生的听与说都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物。教师在教学当中一定要努力的创设语言环境,站在学生的角度利用学生的语气来表达教学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与学生的感情,提高教师的亲和力。教师在口语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当学生开始表达的时候要学会聆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能轻易的打断学生,将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创设语言环境是口语教学的第一步,语言环境创设良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力。
(2)示范。每个学生天生就具备了模仿能力,采取好的示范可以更好的让学生进行模仿,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教师的示范对学生的口语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这种模仿能力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的时候一定注意文明用语,注意言行,防止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教师在口语教学当中要对学生进行示范,例如本节课要讲一个小马过河的故事,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播放一些图片,伴随着轻音乐向学生朗读小马过河的故事,让学生沉浸在这种环境当中,提高口语教学的氛围。然后教师准备好下面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朗读或者描述,只要将故事完整的讲述就算是完成了任务。
(3)评价。
每个小学生都喜欢受到教师的表扬,表扬对学生产生的积极意义也是很大的。教师在口语教学当中要布置相关的任务,要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口语交流,口语表达不能漫无目的,不能不着边际,当然教师布置的口语任务也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只要学生能够利用较为标准的普通话,完整的描述了教师的任务,就算学生过关,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学习完《亡羊补牢》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口语表达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羊圈出现了一个漏洞,狼吃了一只羊,牧羊人没有在意,第二天又丢失一只,牧羊人将羊圈进行了修补,最后羊没有继续丢失”只要意思和这个接近就算是回答正确,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
三、口语教学的具体策略
(1)按步骤开展专业教学。小学低年级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通过断断续续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虽然这种语言教师能够听明白,但是很不规范,没有逻辑性和系统性可言。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遵循一定的步骤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是让学生完整的表达某一句话,比如“我想去商场玩蹦床”部分小学生就会表达成“商场,蹦床”。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对学生进行规范化教学,让学生完整的通过口语进行表达。其次是让学生完整的表达他人的观点。小学生在交流当中不仅要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还要明白他人说的含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说,还要锻炼学生的听,要让学生学会聆听和总结,让学生完整的表达其他同学的观点。最后就是完整的表达一段话。能够表达一句话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表达一段话,毕竟学生的口语交流不是一两句的问题,而是要持续进行。如果部分学生入学就能够表达完整的语句,就可以直接开始一段话的训练。
(2)良好的口语从朗读开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在交流当中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该如何去说,尤其是公众场合说话就显得紧张,这样就给教师的口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平时口语表现良好的学生,教师本来显然该学生表现一下,给其他学生做榜样,但是该学生站起来之后感觉紧张不敢说话,这就影响了教学的氛围。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的初期可以让学生单独朗读教材,降低学生的紧张感,为口语教学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做好铺垫,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朗读完成之后与学生进行闲聊,然后步入正题,让学生用口语表达教师布置的任务。
(3)将口语教学融入课堂。基于目前的现实情况,想要全面普及口语课程还是很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提高口语教学的意识。遇到了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在平时教学当中也可以看展短暂的课堂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当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用幽默的教学风格降低学生对口语的抵触。部分学生在教师上课的时候喜欢开玩笑,如果适度教师也要允许,不能一味的进行打压。例如,某教师在讲完一道题之后问学生听明白了吗?学生没有回应,片刻之后有一个学生回答“就当听懂了”,顿时活跃了课堂氛围。
综上所述:口语能力是小学阶段较为重要的能力之一,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要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虽然部分学校没有固定的口语课堂,但是教师也要努力的将口语教学纳入平时的语文教学体系当中,积极的给学生创造口语表达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小红,马丽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42.
[2]扬毛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44.
[3]沈韵.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8.